2月13日下午,112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留三亚的湖北旅客乘坐包机返回湖北。黄晓慧 袁永东摄
挺过“寒冬”,是这个春天里中国旅游业界共同的目标。一场突发疫情,让高度依赖市场的旅游业暂时停摆,也给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复杂影响。前路艰辛,更需谋划。如何早日迎来疫后市场振兴,中国旅游业探索前行。
救市之策保障稳定
“人民有需要,市场有供给,政策有支撑,暂时的困难不算什么。”
谈及眼下这场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人们总会将之与17年前的“非典”相比较。2月6日,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线上座谈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这样说:“与2003年相比,今天的中国旅游业已经不再是封闭运行的世界, 而是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方位、文旅融合新阶段。”
旅游主管部门的应对措施也更加果断和及时。春节假期第一天,文化和旅游部即宣布“停组团、关景区、防疫情”。此后,为保障旅游产业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出台了相应政策。其中,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对“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期限两年。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各自的救市之策。
近日,在各行各业纷纷复工复产的大趋势下,旅游业复工也被提上日程。2月17日,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文旅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的十条措施》,明确提出文旅企业可在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卫生管理、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合规、有序实现复工复产;2月16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为做好全省A级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动A级旅游景区“复工复产”,印发《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手册》;2月14日,浙江省发布新冠肺炎防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
戴斌指出:“人民有需要,市场有供给,政策有支撑,暂时的困难不算什么。旅游不仅会战胜这次疫情,还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局面。”
旅游行业积极自救
“紧日子、苦日子也是倒逼改革转型、策划创新之机。”
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也在积极开展自救。疫情发生后,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以及湖北、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的旅游行业组织很快做出反应,及时回应会员所关心的政策、法律、信息和数据需求,形成应对指导意见和政策建议。戴斌提出,行业组织在会员服务方面还可以从会费减免、公益培训、损失评估、政策建议,特别是协调资源商、供应商、平台商、渠道商和代理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供支持。为维护旅游商业共同体的利益,各类各级旅游行业组织要有集体行动的意识,及时与金融、保险、交通、零售等领域的商会和协会进行跨业沟通。
对于旅游业而言,一场疫情也是一场残酷的洗牌。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指出:“站得住脚的企业必定是行业的精英、产业的标杆。说了多年的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蹒跚而行,也许在苦日子中会加速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紧日子、苦日子也是倒逼改革转型、创新之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和难以预测的疫情走势,固然会有迷茫、观望乃至哀怨、悲观者,但更多的旅游企业则显示出从容、定力、理性和谋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撰文指出:“正所谓淬火弥坚,春迟花繁。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经此一疫,犹如高温之时极速冷却的淬火,其刚性、硬度、韧性必将得到全面提升。”
旅游需求仍在积聚
“待到春暖花开,我们一起去看祖国大好河山!”
戴斌介绍,2000年以来,国内旅游持续高速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9%和1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农村居民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22.3%,消费能力提升明显。近年来,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国家文化公园试点、部署推进厕所革命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的扎实推进中,旅游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有效释放。
“强劲的国内旅游消费,正在促进大众旅游的纵深发展,并深刻影响和支撑着国民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已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刚性需求和生活方式。”戴斌指出。
在这个漫长的春节假期,“云逛”“云游”成为人们居家旅游的新方式,线上看展览、“一机游”等新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的产物,为人们带来科技旅游新体验,满足了特殊时期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将成为未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
在“云旅游”的同时,许多人也在心底做着旅游规划,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可以付诸实施。宅家的这段日子,北京市民时鑫鑫常和儿子一同阅读。在读到父子两人共同学过的语文课文《赵州桥》时,儿子眼中闪耀着期待的光芒。“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时鑫鑫向儿子允诺:“待到春暖花开,我们一起去看祖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