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大家一定听过这句话吧?对,今天要介绍的皖南歙县的徽州古城,徽州之美,跟我一起去解密。
我的皖南行持续了十五天,一路经黟县、休宁、绩溪,然后去了与徽州渊源很深的婺源,最后一站到了歙县。透露个秘密,在皖南看到不认识的地名,别张嘴就来,容易丢人。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我的住处炫不炫?这里是古城西街的一号大院,这里曾是徽州大姓汪氏的私家大宅院,后来成了当地风光无比的县委大院,经改造后,这里成了古城新的网红打卡地,据说冯小刚电影《芳华》曾在这里取景。
今天要说的是西街一号大院转角处的这家老虎灶小吃,在预定西街青旅的时候,就看到了关于老虎灶小吃的评论,正和我的胃口。话说本日下午的2点钟,我从婺源赶到了青旅,安顿下来后,直奔老虎灶小吃。
待我急急忙忙进来后,我傻眼了,店里只有一个顾客,这是要收摊的节奏啊!
正在收拾厨房的几位阿姨安慰我,自己看看想吃啥,有些可以做。
我这才放下心来,看着墙上琳琅满目的菜品,肉粿、菜粿、生煎包、豆浆、豆腐脑、稀饭、面条、馄饨、水饺等等,像什么是“粿”,我这个东北人从没听说过,可把我激动坏了。回想起来,当时的激动,主要是因为一天赶路没吃东西的缘故。
一时间眼花缭乱,直接跟厨房里的阿姨说,有啥吃啥,啥快吃啥!店家阿姨更是爽快,看看还剩下啥,一股脑地给我上来了。蛋炒饭是新做的,还有剩下的两个“粑”,就是我们东北的小馒头吧。还有一块炸猪排和两块熏豆腐。
这回知道什么叫“风卷残云”了吧?不多时,杯盘见底。真是饿坏了,也是胃口太大了。
我的奇葩举动,让店家好生稀奇。趁着店家不忙,就和这位阿姨聊了起来,阿姨也很健谈,让我惊讶的是,这位阿姨就是背后墙上接受采访画面中的阿姨,我遇到名人了!
没想到,歙县古城小巷子里的这家小吃名声在外,央视走遍中国和文明解密都有播出。我还看了一遍介绍老虎灶的小视频,老虎灶小吃位于歙县打箍井街31-1号,这里早年间是个当地的供水站,南方人吧把烧开水的灶称为“老虎灶”,故而得店名。小店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经经营了近3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店了。
其实,这家小吃主要经营的是早餐,早上最热闹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虎灶,我又来了。
“石头粿”是小店的特色,也是徽州传统美食。石头粿为徽州的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就享有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深受当地人喜爱。因制作时是用一个大的圆形石头压着馅饼,所以称为石头粿。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传热均匀,使馅心熟透,饼不翻面而是边烙边按石头,一直烙至熟透。按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
相传,旧时徽州人外出经商,一路跋山涉水。出门前,徽州人将豆油或菜籽油加盐拌和在面粉里,将油面团滚压制成圆圆的粿胚,加入熟的黄豆粉,在平底锅中压上块石头,以文火烫熟。这样做好的粿既好吃又不易变质,还便于携带。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扬州时,在客栈中遇一汪姓徽商正在就着茶水吃着此粿,一阵淡淡的油香传入乾隆鼻中,引发食欲,遂讨一个来吃,食后赞不绝口,回朝后还与户部尚书曹文埴提及此事,赞其为食中佳品。
现在的石头粿已经有茄子、青菜、南瓜等十几种馅料,口感更丰富有层次。早上来一碗清粥再加上一个石头粿,就是徽州人百吃不厌的早餐。当然,我的饭量大家都知道了,一个粿显然不够,还要来一晚豆腐脑,四只蒸饺,一碟小咸菜,才刚刚吃饱。
我在徽州古城的青旅一连住了4天,吃饭主要都是在老虎灶小吃里解决的。我对小吃店里的免费小咸菜情有独钟,不咸,还很有滋味,每次都有吃不够的感觉,一次次去加小咸菜,店家会不会给我白眼?
回看这些照片,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哪顿都没少吃啊!关键这都是早餐啊,我到底有多饿!很多网友都说徽州古城没意思,不值100元门票。其实,在这里住几天,骑着自行车去逛逛渔梁坝,徜徉于新安江山水画廊,你会感觉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