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为您带来高考报考干货和优质的教育、科普文章~
人工智能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2016年才进入爆发期,其标志性事件就是 AlphaGO 在围棋比赛当中赢了人类,赢了李世石。
现今,人工智能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生活服务O2O、医疗、零售业、金融业、数字营销业、农业、工业、商业、在线教育业……
据中商情报网讯,中国公司在AI领域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在 “AI 100” 2017年名单上,来自中国的公司还仅有 4 家,在2018年增加到了 7 家,2019年有 6 家。最新的 “2020 AI 100”,中国公司上榜数量与去年持平。
AI的火爆,一方面体现了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无特长,低收入群体的恐慌。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这个话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01 “人工智能” 确实会取代人工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它的高效、便捷、智能、精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京东的无人仓、南京的无人驾驶清扫车、全国范围的智慧农业等等。
也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普及,让人类有了危机感,尤其是自身竞争力不强的低收入群体,更是时时面临着失业的压力。
记得2017年,马云推出无人超市引爆舆论,记者走上街头调查民意,无意中,火了一位大妈。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对话:
记者:“您好大妈,关于无人超市,您有什么看法?”
大妈:“啥?超市里都没人了,那不就是倒闭了吗?”
记者:“大妈,无人超市不是没人来的意思!而是说超市里面并没有售货员,收银员等工作人员的意思!”
大妈:“嗨,那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就你这水平当什么记者?”
记者:“是是是,您说的对,应该叫无员工超市。您对这种新时代超市有什么看法吗?”
大妈:“超市不雇佣员工了,成本岂不是低了?拿东西不就是便宜了吗”?
记者:“这个...暂时我们还不知道。”
大妈:“瞧瞧您们记者是怎么干的?百姓们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关注,成天就关心马云又弄啥新东西了,我们百姓最关心的当然是有没有假货?价格会不会优惠了!有没有员工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记者:“您不觉得这次改变会颠覆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吗?”
大妈:“能改变什么,刷支付宝就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了吗?”
记者:“大妈啊!看来您还是不太了解年轻人的潮流啊!”
大妈:“没有员工就叫年轻人的潮流啦?要是以后企业都没有员工,那大家去哪里工作啊?”
记者:“大妈,您是不是对马云有意见啊!”
大妈:“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我就是对你这种不务正业的记者有意见!问点问题从来都不抓重点!”
记者:“……”
当年,大妈火的一塌糊涂,一时间成为了国民偶像。因为,她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如果都是人工智能,那我们人类该干什么?
“我 36 岁了,除了收费我什么都不会!”
这是2018年,唐山政府为了惠及百姓,撤销了周边所有路桥收费站时,一位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的大姐所说的经典语录。
这一句话,引起了社会对于中年危机的讨论,也让笔者想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今天的 “人工智能” 确实是取代了部分的 “人类智能”,但是,没有“人工智能”,你的铁饭碗就一定可以抱一生吗?
想要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也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才行。
02 “人工智能” 不能取代人类
科技的发展,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市场需求的结果。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器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时代,到我们即将迎来的第四次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时代。
人类史上短短的两个多世纪,令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每一次时代的变革就代表着社会的一次新陈代谢,会有大量陈旧的、技术含量低的、冗余的岗位被淘汰;也会有另一批新兴的、高技术含量的、稀缺的岗位应运而生。
比如无人驾驶,会让将来出现在市中心的车辆减少,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可在城市外围停放,大量停车场空间会被高效利用。司机会被取代,会产生新的职业岗位,如安全监测、传感器技术供应链等。
智能,是智力+能力,却不等于智慧。
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言中,“智” 与 “慧”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义。智,是智力、智商,是可测的;慧,是慧心、慧根,是靠悟的。
智可以急中生 “智”,慧却要静极生 “慧”。“慧” 与心相关,机器无心,何来 “慧根”?
如果说 “深度学习” 是人工智能获得 “慧” 的手段,那么,笔者认为无 “心” 的深度学习,也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人类智能里包含了逻辑,也存在着大量的非逻辑成分,如直觉、非公理、模糊等因素。人在理解言中之意时,往往还会听出弦外之音,而机器不行。
2020年5月15日,新浪科技转载了一篇硅基智能司马华鹏的文章,名字叫《从人机融合到多模态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
文中,司马华鹏说 “一块现代大型硬盘之存储量,已经超越多数人类之大脑记忆力所能容纳之最高值。然而硬盘依然是硬盘,建立其上之大数据智能,依然无法与人类在多数复杂场景下进行比拼。机器这种一板一眼,钉是钉,铆是铆,成为其独立解决人类社会复杂问题之巨大障碍也。今日之人工智能,就是典型有智无慧之代表也。”
所谓的 “大数据”,即使量再大,数据再全,也不可能会超过人类的认知范围。所以,人工智能只能是工具,是为人类而服务,不会凌驾于人类之上。
03 “人工智能” 与人的合作 完美的时代已经到来
2006年,Hinton等人提出了 “深度学习” 的概念,让机器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学习,让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等。
2019年,“世界AI之父” 的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y Sejnowski)在 “2019未来大会” 现场答记者问时表示:
“在医疗领域,医生在转移性乳腺癌的淋巴结活检切片图像上的判断,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一个经过训练的深度学习网络能达到 0.925 的判断准确率,仍不及人类专家在同一测试上达到的 0.966。把深度学习和人类专家的预测结合起来,准确率能达 0.995,几近完美。这表明在未来,人类与机器将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人类有七情六欲,而机器没有。所以,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受到的干扰也比较多——这是人类所独有的 “感性”。
若能为人类的主观感性,配上客观理性的机器助理,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个更加完美的时代。
你不关注教育,教育也会关心你。
关注我们,你会比昨天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