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教育 >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又无所不在的

2020-04-30 19:03
孩子3-12岁先别急着灌输知识,先帮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

乔布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

你养成习惯

在你生命的最后30年中

你的习惯决定了你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

人从幼年起

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发起 波恩波比在线APP

 

孩子3-12岁先别急着灌输知识,先帮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
孩子3-12岁先别急着灌输知识,先帮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钟南山院士连线前女排运动员惠若琪的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

 

两个人隔空对话,面对80多岁仍然精神矍铄的钟院士,惠若琪问出了很多网友的心声:您平时是怎么坚持锻炼,才能面对这么巨大的挑战的?

 

钟南山回应说:运动是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平时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在工作的时候也就能够应付下来。

 

之前,钟南山院士的一段健身视频刷屏全网,我们看到这个84岁的老人,身材却像一个中年人一样强壮。

 

这正是得益于他平时养成的健身习惯,就像他在一次采访中说的:我一直保持着健身和喝牛奶的习惯,所以自己虽然80多岁了,但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老。

 

视频加载中...

 

优秀的人,之所以能够那么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养成的那些良好习惯,帮助他们更高效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还记得之前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吗?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而他妈妈田敏女士也透露道,孩子之所以成绩这么优异,是因为他从一出生就开始培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其实,很多孩子都可以像熊轩昂一样,依据其从小养成的一个个良好习惯,一点点积累经验,然后在纷繁复杂的成长环境中脱颖而出。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又无所不在的。

 

孩子3-12岁先别急着灌输知识,先帮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漱还是先换衣服?你出门时会对孩子说什么?你到办公室时,是先开电脑,还是先和同事聊天?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实不然。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经济保障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员们就发现,一个失忆的病人,在出门散步的时候,似乎知道自己在往哪里走,但是当研究人员在走到他家附近问他住哪时,他却说:“我不知道。”然后走上自己房前的人行道,打开前门,坐下来看电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是因为大脑的基底核,它能在大脑其他部分沉睡时仍存储生物行为的习惯,达到思维自动化的效果。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能够让大脑正常发挥,那大脑就会让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变成习惯,因为习惯能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这种省力的本能是一大优势。这样我们就能有更多的脑力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有精力发明飞机、火箭等。

 

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像滑滑梯一样,一切变得自动化。学习不用督促,看书不用强迫,家长可以省很大的心了。

 

孩子3-12岁先别急着灌输知识,先帮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在该给孩子养成哪些习惯呢?

 

1、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独立思考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很多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让它们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于是松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七天七夜后,松毛虫在饥饿和劳累中尽数死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从众效应”——后面的永远跟随前面的,不会脱离队伍,却也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人说一个人的大脑要经常使用,如果长时间不用,就会像钢铁一样生锈。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使大脑不断的得到锻炼。

 

孩子小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大人帮忙解决。如果家长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思考,智力就不会提高。先不说大人提供的答案正确与否,当你告诉他原因的时候,就让孩子对你产生了依赖,降低了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答案是多样的,如果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那么孩子就不会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因此,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思考。引导孩子找出答案,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这样孩子就会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一个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不会随波逐流,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做的是什么,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容易脱颖而出。

 

2、阅读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阅读。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规定自己每两周至少读一本书,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年保持着50本书的阅读量。

 

因为阅读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资讯、经验和理论,还可以培养理解力,让我们在其中运用思考、感觉与想象力。

 

它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

 

相比于获取资讯和经验,在阅读中培养理解力、思考力是对于思维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主动阅读。

 

3、自主学习的习惯

 

有一句话说: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有父母和老师监督和督促他学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则越发需要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越是到了高年级,学习成绩就越来越差的原因,因为如果孩子只是将学习当成一项不得已的任务,那么他只能在被监督的情况下才会去学习,一旦离开了外在力量的督促,就会放纵自我,放弃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考试,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知识。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在什么时候,孩子都会保持着一种学习的状态。

 

好的习惯能让人一生受益,而不好的习惯则影响人的一辈子。

 

孩子3-12岁先别急着灌输知识,先帮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如何给孩子养成好习惯呢?

 

我们要想知道如何培养好的习惯,首先得明白习惯是如何运作的。剑桥大学的舒尔茨教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习惯是这样产生的:

 

也就是说,习惯是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

 

比如,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每次回家喂孩子吃饭,或者看孩子吃东西,自己也想过去吃一块?

 

其实,很多人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不假思索去吃他们的东西,因为你看到桌子上的食物,大脑就会开始预期这种食物,甚至你并不饿,你也会有这种预期。我们的大脑对它们有渴求,很难抵御这种吃的冲动,一吃下去,渴求得到满足,就突然有了愉悦感。习惯就是这么工作的。

 

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就要给他制造一种渴求或预期,让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用渴求来驱动习惯。比如,让他觉得,努力学习是预期自己能从推理中获得自豪感,坚持锻炼是预期在结束后会感觉更好。

 

孩子3-12岁先别急着灌输知识,先帮孩子养成这几个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

 

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中说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中国也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身。

 

孩子十二岁之前,是性格以及心灵教育开始起步的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孩子今后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