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要说「叉电」,害怕要说「蛇guare」,吵架要说「拗撬」。这些八级粤语往往让初学者一头雾水,其实这些「盏鬼」的表达都来自英语,我们试着整理了部分粤语英译的日常用语和港译西片,发现他们虽无厘头却十分传神!
PART. 01
无论哪种语言
来到广府都得进行「接地气」改造
前不久有条微博,说广州的黄埔村因为曾是海关所在地,需要和外国人进行贸易交流,300年前就流行英语,英语教辅书都用粤语注音。
而在广东长大的80、90后,大概有这样的记忆——
电影启蒙来自明珠930播放的原版西片;流行音乐榜单只认MTV;在很多省市小学3年级才开始学英文时,幼儿园就开始双语教学......
被英文影响至深的广府地区,渐渐地就在本土粤语中吸纳进了外语元素,尤其是港式粤语,更是融入了大量英语外来词。
粤语对英文的吸纳改造,大致可以分为「音译」「意译」「音译和意译混合」「谐译」「零翻译」几种形式。有些词用了这么久,也许你都不知道它们的由来。
音译
指用发音近似的粤语将外来语言翻译过来,
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
只保留语音和书写形式。
比如「沟女」,追求女生为什么要「沟」呢?原来「沟」音译自英文「court」,court的名词表示法庭,动词就是追求的意思。
顺便说说「咸湿」,即「好色」,音译自「hamshop 」,字面意思是火腿店。粤语中习惯将ham音译为「咸」,像是贝克汉姆Beckham,到粤语里就成了「碧咸」。
表示龙套、小角色的「茄呢啡」,音译自carefree,原意是无忧无虑、无牵挂,用来形容龙套「出就出先、死就死先、企就企两边」的人设是不是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