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因为在同一性整合阶段,本质上他们的学习、生活都是在从自身需求出发去适应社会需求的进程,也就是社会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家庭中父母亲给的关心和支持是不是足够,比如恋爱的过程是不是顺利,比如学业或者工作是不是顺利,比如在学校或工作中是不是得到了环境的支持等等,甚至无聊了上网遇到了自杀组织。
这些我们中年人看起来不是那么严重的问题,在青少年那里却有可能是引发他们自杀的因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迫在眉睫,而对于抑郁症这个心理疾病来说,不仅需要精神科医生的治疗、需要心理咨询师的话聊,还需要患者本人和亲属做出更多的努力。那么,当我们自己遇到了抑郁症,我们可以怎么做?
持续的情绪状态不佳是病,要去医院找医生解决
受电视剧电影小说等影响,有些人听说精神科就害怕,担心自己象精神病院里的病人那样被治疗成傻子、被关起来电击等等。其实这都是多余的担心,大医院的精神科有能力区别诊断你的问题属于精神病类还是抑郁症类型,并且不会象你想象的那样虐待病人的。
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中医讲抑郁情绪属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所形成的疾病,尤其是在春天和秋天会多发。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法,要相信医生并接受治疗、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调节情绪,顺应身体的需求,让自己有更多有效的应对方法。
科学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从身体开始主动改变的方法
不熬夜、多运动,是科学的生活习惯。很多抑郁症患者反馈说:每当晚上11点还不睡,第二天早晨的心情状态多半是很低落的。适量的运动,会让身体内的不良情绪随之抒解很多。那么不熬夜加上多运动,形成科学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会对他们更有好处。
鼓励自己接触音乐,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行,对应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对应人的不同情志,所以“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中医的音乐治疗理论非常精到。
台湾的李明倩老师在其著作《大脑的音乐体操》中写到“击鼓,重拾生命节奏。身体本身就像个多面向的节奏乐器,心跳、呼吸、肠胃蠕动、血液循环、脑波波动,皆需要适度的刺激活化。缺乏规律振动,身体节奏可能随着年纪增长失去协调,没有什么事比找回失去的节奏更重要。”
由此可见:击鼓,是找回生命力、改善抑郁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意识地找专业人士倾诉,寻找提升自己生活信心和积极生活能力的方法
在抑郁症还没有到重度的阶段,抑郁情绪很容易在心理咨询师那里得到帮助,寻找专业人士去倾诉,会得到更多接纳和支持,习得更多方法支持自己有信心地生活,扩大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更多工作生活学习的领域。
在觉察到自己有抑郁状态的时候,不要去对抗这个负面情绪,而要试着顺应,带着这个情绪更好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录制了一个名为《我有一条黑狗它名叫抑郁》的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从被抑郁操控到安然地和抑郁在一起,找回自己的自由,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以主人公回到正常人的状态中结束。(查看视频请复制这个链接到浏览器http://video.tudou.com/v/XNzc3NzI0NDY0.html?spm=a2h0k.8191414.0.0&from=s1.8-1-1.2&f=28191842)
在视频中我们看到,做为情绪的一种,抑郁几乎会出现在所有的人那里,并非你自己,你和我们一样,都可以试着和抑郁在一起,并且安然地生活下去。
面对有抑郁症的亲友,我们可以做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曦教授指出:首先需要特别关注有可能产生自杀倾向的青少年:1.有明显的外部神经刺激事件的人;2.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自卑者;3.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交流者;4.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缺乏关爱者;5.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与信心,看问题消极者;6.谈论自杀,有自杀暗示者。
其次,针对这样的人群,应采取自杀危机的干预:1.周围的人应该对他表现出接受、关注、支持他活下去的态度;2.鼓励自杀者谈出负性情感以及直接与自杀企图有关的问题,请自杀者作出自我评价,如生与死的价值和信仰;3.对积极考虑自杀,和有自杀未遂证据的人,应防范这类人的自杀冲动行为,最好住院,限制在安全房间,经常不定期查看,防止他独处;4.鼓励自杀者参加个人、小组或家庭心理治疗,消除引发自杀的因素,在可能的条件下改变自杀的环境;5.对自杀身亡者的家属密切监护,给予心理支持,防止家属自杀。
如果我们身边有人抑郁了,就算他只是玩笑似的和你说:我有抑郁症。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抑郁症患者的伪装很多,他们假装快乐轻松,其实内心非常痛苦。面对抑郁状态的人不要说:你有什么想不开的?你看你拥有那么多了;你又不是小孩子了,那么哼哼唧唧地干什么?赶快工作别说废话;你要努力对抗抑郁症;你不要抱怨了……因为他们的状态不会因为这些而改变,而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带着充分的关爱和对疾病的兴趣,陪伴他们顺应这个现实,“我有抑郁症,但我可以很好的生活”实践这个目标。
我们要做的第二点是善意地提醒他们眼下可以着手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需要着手做的工作。
我们要做的第三点是鼓励他们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引发痛苦的原因,不嘲笑他们,不指责他们,陪伴他们面对现实,带着痛苦更好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