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号称“山地王国”,长久以来,人们散居在山麓之上和坝子之中,交通的不便曾经大大制约了人们的活动可达范围,所以集市不仅仅是贵州山民们最重要的物资交换的平台,同时也是集社交、娱乐、信息分享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热闹日子。
可查的最早的贵州赶集记载之一,在明朝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里。这是贵州第一本省级史书,刚开篇,作者就放下了治史者高冷的上帝视角,感叹贵州市集物资丰富,秩序井然。
到贵州旅行不凑时间赶个集,真的会有遗憾。
-01- 来集市上斗一斗
贵州“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侗族地区也不例外。岜扒和洛香同是侗族聚居地,相距不过几十里,在洛香地区,人们对斗牛兴趣寥寥,但岜扒及周边地区的侗族乡民对斗牛活动却是疯狂地热爱。吃牛看斗牛,是这个市集的主题。
早上8点,太阳爬上山头,四面八方的乡民就开始往斗牛场聚集。早到的主要目的,是抢占佳位—斗牛场的“观众席”。在旗子、芦笙的引导下,各寨的斗牛开始渐次到来。斗牛被精心装扮—头上插上长长的羽毛,身上披着绣有名字的红布。年轻人围着斗牛,威风凛凛。一个热闹非凡的市集渐渐形成。
市集里,牛肉摊档最多。人们通常不会买牛肉带回家,而是在集市上直接享用。牛肉摊档同时是临时的厨房,支上灶头,摆放着简易桌椅,成为临时的饭厅。酒足饭饱之后,斗牛就要开始了。这个下午,十多对儿斗牛在这里厮杀,人们随着场中战况欢呼、嘶吼、助威、惋惜……斗牛完毕,人群逐渐散去,群山披上了一层温柔的金光。四周逐渐安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然而,源自斗牛的联系,并没有结束。
-02- 满集皆是马尾绣
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国超过60%的水族人居住在这里。水族最让外界所知的是“水书”以及有着悠久历史的马尾绣。马尾绣的基础工艺并不算复杂,用细线缠绕马尾,使之成为一条粗线,用这条粗线,将图案外围勾勒出来,图案形成之后,只需在轮廓内平绣填充即可。看似简单,实际上绣马尾绣十分耗时。绣娘们也用这项手艺换来的钱,到市集上购买日常用度。
就这样,在市集上,古老的马尾绣以商品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03- 集市中的豆花饭
丙安古镇地处丹霞地貌之中,远系川盐入黔的中转地,近是红军四渡赤水的桥头堡,是方圆十里的中心地。山民们经常徒步数小时来丙安赶集,所以丙安的市集早上7点起,就热闹起来。这时候,一碗热腾腾的豆花饭,是慰藉最早抵达的赶集人心的早餐。
从豆花里挤出来的浓烈却温柔的豆浆就着新鲜出炉的炸油条,一口吃下去,人间值得。将压好的豆花切块,一碗白米饭、一块豆花,先将豆花舀到汤匙或饭碗里,再用筷子夹一点用干辣椒捣碎配以油盐作为的蘸水涂抹于豆花上,最后将豆花掺和着米饭吞下,又是一顿美味午餐。
现代物流的通达、娱乐方式的多样性,都会使市集发生变化,眼下发生的一切,可能瞬间成为历史,还是那句话: 要来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