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就像是历史上的化石一般,静静地向每一个前来的游客诉说着曾经在它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它们的主人大多活着的时候都大名鼎鼎,死后房子也依然帮助他们留住了往日的“辉煌”。
这其中最容易出名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名人故居了。比如故宫,它应该是我国最大的“名人故居”了,能在里面住下的主人谁不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这些“名人”也并非全都是名垂青史的,也有“遗臭万年”的存在。
现存的许多豪华的官员府邸,十个人里面有九个都是“贪”的,不然也建不起来那么大的房子。
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城区有条胡同叫河沿胡同,那里有着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恭王府,而这座恭王府曾经的一位主人是大贪官和珅。
河沿胡同过去是达官显贵才能居住的地方,能住那儿的,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朝中重臣。因为这里离紫禁城很近,属于京城的核心地区,能住在这里的人为什么都是显赫的身份,答案不言而喻。
恭王府可以说是见证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有言称:“一座恭王府就相当于半部清代史”就是这个原因。可以说百年之后,留下来的不是满族人统治的王朝,而是这座“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的恭王府。
不过在介绍恭王府内部前,还要说一些它为何得名“恭王府”。其实在和珅住在里面的时候,这座府邸还叫做“和府”。想想也是,和珅的官位品级比恭王大得多,恭王府的名头和他的地位是不符的。
后来和珅垮台,嘉庆帝抄了他的家,这座府邸就成了皇帝手中的赏赐之物,几经易手。后来到了咸丰年间,咸丰帝把它赐予了自己的弟弟奕欣,奕欣世袭了恭亲王的王位,于是宅邸最终成为了“恭王府”。
不过恭王府的出名,和珅还是有很大“功劳”的,毕竟他在历史上的名头那可是太响亮了,完全盖过了后来的历届主人。
恭王府落座的地方是北京有名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建筑本身富丽堂皇,更有人说它的内部豪华堪比故宫。
据传抄和珅家的时候,光白银就抄出了9亿两,相当于清政府25年的财政总收入。和珅和皇帝之间的故事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但可以知道的是,和珅一定非常受宠,毕竟都把自己家装潢得如此豪华气派,甚至直逼紫禁城,放别人身上早被指“有反心”了,但和珅在朝堂之上依旧能呼风唤雨,好不快活,就是仗着乾隆为他撑腰。
恭王府内的所有房屋隔断都是金丝楠木,家具也都是金丝楠木打造,仅仅是府中的一根柱子,目前的市场估价都在30亿,说它是个开放式的的宝库都不为过。
古人以水为财,这也是为什么达官贵族的院子里都会有湖泊的原因。恭王府更是处处见水,其中最大的要属湖心亭,据说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湖泉引来的,而且只进不出,也很符合古人风水敛财的说法。
墙壁、花园、窗户上处处还可以看见蝙蝠的造型,因为“蝠”与“福”谐音,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谐音梗”了,也因此恭王府也被称作万福园。
恭王府内小到每一棵树,都是根据风水来建造的,这样能更好地聚集财富。它规模宏大,占地6万平方米,府中分为东西中三路,有多个四合院组合而成,分为府邸和花园两个部分。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大多数游客会主要游览的地方也集中在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中。
恭王府内最主要的景观就是银安殿、嘉乐堂以及后花园。尤其后花园,非常受游客的欢迎,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是人满为患。
因为后花园是仿照皇宫内的宁寿宫建造的,园内的布局、设计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徜徉在园中就仿佛走在了开阔的山水之间。
园内四周都是生意盎然的参天古木,衔山环水,亭台楼阁,颇具雅趣。花园景色也随着四季不断发生变化,每个季节来都能感受到别样的滋味。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如烟往事。
恭王府几乎每年都要闭关维护一段时间,所以如果要去参观,一定要提前看好时间,免得到那儿才发现自己白跑了一趟,而现在7月是开放的,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它也成为了北京最火爆的景点之一,代替它曾经的主人们,继续见证着斗转星移,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