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明确公租房项目推行人脸识别等技术,为承租家庭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实现智能服务;优化公租房社区技防措施,确保承租家庭出入安全,提升居住品质。
7月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明确公租房项目开发建设单位作为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需将人脸识别系统纳入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与工程项目同步安排、同步交用。
其中,公租房项目运营管理单位是人脸识别系统管理第一责任主体,负责人脸识别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为承租家庭提供便捷服务。运营管理单位要提前介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会同开发建设单位参照本导则做好人脸识别系统的建设安装工作。
所谓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北京市公租房人脸识别系统建设目标是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公租房项目区域的人、房等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分析、使用,满足服务和管理需要。
北京住建委明确,公租房项目运营管理单位要切实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严格权限管理,建立完备的数据查询、使用审批流程,实现查询、使用过程可监督,可追溯。加强软件、硬件配备,存储的物理场所应配置必要的安防设备,数据传输要加密。
同时,公租房项目运营管理单位要重视客户体验,针对承租家庭的生活需求,积极探索开发人脸识别系统多样性服务场景,丰富服务形式和措施。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通行的便捷,对老年人等群体久未出入等异常情形进行预警提醒,重点帮扶弱势群体。
此外,公租房项目运营管理单位应加强人脸识别技术服务优势方面的宣传,用好系统终端,引导承租家庭共同营造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