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叫醒装睡的人,但利益可以。
当中国品牌在电动车市场狂飙时,多数老牌车企还在大吞油车红利,很难说他们对电动化转型的态度积极敏感,直到中国电动车品牌打到家门口。
今年的慕尼黑车展,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品牌的能量,比亚迪在欧洲建厂、开店,新势力也打算闯关汽车的故乡。傲慢的欧洲人,终于坐不住了。
9月13日下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宣布,将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现在全球市场充斥着更便宜的电动汽车,而巨额的国家补贴,人为地压低了它们的价格,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冯德莱恩的这套说辞,无异于一篇檄文,其本意当然是为了保护欧洲当地车企。
相呼应的,德国总理在出席慕尼黑车展时也给德国车企打气,称面对中国车企的竞争时,应该被鼓励,而不是被吓到。随之大手一挥,就拿出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欧洲的汽车技术和制造水平,都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模范,BBA的老家都在德国,就足以证明其领先性。
而大洋彼岸的中国汽车产业,却以十几年前的“十城千辆”为开端,在去燃油化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市场见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电动车。
很明显,所有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01
各方态度
早在今年7月,就传出了欧盟即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起因还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大举进入欧洲市场感到不安,他们担心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会以极快的速度和规模涌入欧洲市场,从而威胁到欧洲本土的电动汽车生产。
国际能源署( IEA)数据显示,2022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有16%从中国进口,当时欧盟内部市场专员Thierry Breton表示,“赞成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倾销调查,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欧盟行业面临的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对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欧盟各国的态度却各不相同。
7月的调查主要由法国推进,法国总统曾表示,“我们不希望用法国纳税人的钱来加速欧盟以外地区的工业化。”
欧洲当地媒体称,法国态度激烈,原因在于法国2023年第一季度的电动汽车购车补贴中约有40%流向中国企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