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研究所
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
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
转载自爸妈研究所微信号(ID:mama_cn)
作者 妈小咪
吃过山珍海味,吃过咸菜萝卜,吃过臭袜子不?
最近,一条“家长强迫孩子把臭袜子塞嘴”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引起众多网友的心理不适。
视频中,一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被家长要求把穿过的袜子塞到嘴巴里。
男孩强忍着“味道”,勉强着自己做出大人的“指令”。
然而,面对孩子的犹豫,家人始终以不容抗拒的语气,一再地强迫男孩“吃下去”。
有几次,男孩忍不住作呕,家长便持续“加码”,仅37秒的短视频,说了9次“再塞”、“塞进去”等词语。
边命令边强调:“自己的袜子不洗,不要你洗,让你放到洗衣机,你非要把它塞到床上。”
言语中,满是“不干净”的词句。
看完视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恶心。
不得不说,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他不行,欺负孩子第一名。
试想一下,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室友或者夫妻身上,家长会因为他们不洗袜子,强迫人家“吃袜子”吗?
家长之所以这样对待孩子,就是欺负孩子能力不足,不敢与之正面对抗,才肆无忌惮的践踏孩子的尊严。
逼孩子“吃袜子”,不是教育,而是教训。
而教育与教训,一字之差,效果却相隔万里。
被教育的孩子,会逐渐成长;
被教训的孩子,则正如另一位网友所说:
“有些事情,做过了就抹不掉了,任何时候的成功,想到这一刻都会凉半截。”
01
“不听话,就打到你听话”
你就只能打骂孩子了
前两天,“见识”了一场“家庭双打”。
一个男孩,不写作业,偷玩游戏,被父母知道后,将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并将孩子挨打的视频,发到了班级群里。
从视频中看到,先是一个成年男人拿着棍子,狠狠地抽打孩子的屁股和后背。
紧接着,一个成年女人将孩子按倒在地上捶打,男人则用脚去踢踹孩子。
看他们下手的力度,绝不亚于打一个“敌人”。
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打到他听话;
孩子教育不好,就吼、骂到他好。
王小波曾说过:“大多数愤怒,都源自于自身的无能。”
父母敢于对孩子动手,无非是孩子与他的身体悬殊太大,碍于“父高子低”的道德情分,笃定孩子不会反抗,哪怕还击,也是以卵击石,才会这样肆无忌惮的以“武力治服”孩子。
父母对子女使用暴力,明显的力量悬殊,就是一种对孩子的欺负,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无能为力时,许多父母经常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打骂、侮辱是常有的事。
之前,在广州有市民爆料,一个男孩遭到父母的体罚,被要求当街跪地举砖数小时,别人上前劝阻,都没有用。
爆料人说,看到他妈妈拿着电线一样的东西,鞭打孩子。
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父母要这样羞辱孩子。
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教育的“成果”展示。
自己教育失败,便拿孩子出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越是愤怒,越表现出人对事情的“无能”。
掌控不了,别无他法,就只能以“暴”育儿了。
明明是父母情绪失了控,“买单”的却总是可怜的孩子。
02
“别骂了,我会一直听话了”
最后,只剩下听话与懦弱的孩子
塞尔玛•富兰伯格博士在《奇妙岁月》一书中写到:
“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阶段感受我们的拒绝。
但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的话,他会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者被蔑视。”
一个重庆小男孩,被老师投诉,不好好写作业,妈妈在接他放学时,特别生气,一路上,一直批评孩子。
直到上了公交车,妈妈的嘴,依然“落”在孩子身上,孩子有些不耐烦,顶了两句,彻底激怒了妈妈。
一气之下,逼着孩子把衣服、裤子,全都扒掉,全身只剩下内裤和袜子,妈妈则把衣服带走后下车了,留下“光溜溜”的孩子,被整车的乘客“观看”。
最后,男孩到了终点站,好心人帮忙报了警才回家的。
孩子学习不认真,是他的态度问题,亦或是,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
在不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前提,简单粗暴地用“羞辱”来给孩子教训,再狠的教育方法都无法改进孩子的行为。
而当众让孩子丢丑,羞辱孩子,破坏的则是孩子的“自尊”。
一个感受不到爱,自尊又被践踏的孩子,又如何去面对来自社会和成长的风与浪?
知乎上,一位网友讲述,从小被父亲暴打,被父母各种羞辱。
长大后的她,没有安全感,怕事、自卑、敏感,无法专注。
在父母面前,经常低头的孩子,在外人面前,也很难抬起头。
有人说,和孩子斗气,输的永远是父母。
其实,当父母开始欺负孩子时,输的永远是孩子。
教育带着爱、付出和滋养,而教训是无爱、发泄和伤害。
所谓“育儿”,归根究底就是以“爱”来培育孩子,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服从于父母的“乖孩子”。
03
“我是老子,还管不了你?”
孩子不需要你管,需要你教
关于教育,鲁迅先生以为:
教育,植根于爱。
但凡有“爱”的,应该是彼此成长,互相温暖。
也就是说,传达本心,而非情绪,比如,愤怒、焦躁等等。
当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无可奈何时,便会陷入与孩子的争斗中,情不自禁地认为:
“我是老子,还管不了儿子。”
实际上,“父子君臣”的关系,已经脱离了教育初衷。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也就是父母和孩子的高度是同等的。
1、教育孩子是求合作,不是争输赢。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师安心指出,在父母和子女产生冲突时,可以用“第三法”来解决。
在她女儿六年级时,提出要和网友见面。
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她提出送女儿去,可是,孩子觉得,有妈妈在场不好玩。
于是,她和女儿一起想办法,如何让妈妈放心、让孩子开心。
女儿通过向妈妈详细分享与网友认识的经过、线上视频联线等方式,让妈妈了解网友,之后,女儿答应见面当天,带着电话,与网友见面后,第一时间与妈妈通话。
母女双方达成共识,“放心”和“开心”的目标都实现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容易走的路,应该是合作。
不必听父母的,也不必听孩子,更不是用“大道理”来绑架,而是“寻求合作、达成共赢”。
2、教育孩子得用心,不是用“权”和“拳”
教育专家李子勋老师指出:
“好的教育,会体现在好的关系中。好的家庭,不用刻意的教育。
孩子是在好的关系中,就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这时望子成龙就不再是难事。”
每个父母都应该意识到,通情才能达理,心与心在靠近,教育才有了捷径。
权力使人服从,拳头使人害怕。
唯独不能增进关系,互相理解。
没生命连接的教育,始终是“强按牛头”的过程。
结果是,牛要么只会喝水,要么掉头甩开。
04
成为妈妈后,时常觉得有心无力,感到困惑: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像一颗顽石一样,为他付出一切,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反过来想一想,身为父母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强行的拉孩子进入呢?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养儿育女就是一次漫长的修练。
孩子因爱而生,父母因爱而产生期待、焦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孩子的成长,张牙舞爪的冒出来。
情商再高的人,也时常被孩子弄得晕头转向;
情绪控制能力再强的人,也会被孩子淘气搞得心态崩溃,情绪炸烈。
只不过,既然为人父母,便应该明白:
父母与孩子,应该同一阵线上的“战友”,而不是“敌人”和“对手”。
孩子今天的问题,是你昨天犯的错;
你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映衬着孩子的未来。
相信没有哪对父母,希望孩子的未来抬不起头。
既然如此,就先让自己在家里,抬起头来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