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有一种“拖延症”叫——“你这孩咋恁肉嘞!”
啧啧啧,懂的都懂。当“肉”这个字从暴走老母亲们的口中说出,无论是被窝里挣扎的小懒虫,还是书桌前奋战的小影帝,都免不了要打个激灵吧。
没生过娃的可能还不知道,要是当妈的没遇上“磨蹭娃”,那肯定是上辈子拯救过银河系!
最让宝妈们崩溃的是,娃淘气起来那是一个花样百出,可为啥磨蹭起来却能做到全国统一?
这不,一提到“磨蹭”,宝妈们可坐不住了,十个怎么得有八个都是来吐苦水的!
这头,催催催催......
那头,拖拖拖拖......
宝姨的好姐妹小洁在朋友圈是向来是公认的好脾气。可今年自打她家儿子上了幼儿园,小洁却像变了个人。
本来自认为是个温柔耐心的妈妈,如今一碰到孩子磨蹭,小洁就立马化身“老虎”,上演“惊天地,泣鬼神”的“催娃”大戏——
早晨催起床:
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声,叫第3遍才不情愿地起来,眯着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回家催作业:
写个作业拖拖拉拉,刚坐下没5分钟,就嚷着要喝水,一会又想吃水果,一会又想上厕所。本来作业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点才写完。
晚上催睡觉:
快10点半了,小家伙还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催一声没动静,多催几次,他倒先急眼了。
周末出门玩:
盼了好久的周末一早全家去动物园,结果第二天拖到中午11点才动身......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像小洁家孩子的情况并不是特例。在家有小宝的微信后台,宝姨就常收到同类苦恼家长们的私信。而这些这些孩子遇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拖延症,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等一下”、“快好了”,凡事总要拖到最后再行动。
家长天天“夺命连环催”,孩子却一点改变也没有。说到这里,小洁又开始头疼了,这该怎么办?
太头疼!
如何帮孩子打败拖延症?
加州大学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3岁之前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做事只认眼前。而3岁之后,孩子才逐渐开始有过去、现在、将来等初步概念。
所以,有时候还不是孩子故意“拖”,正是因为对时间概念的不清晰,所以孩子无法理解“再有5分钟就迟到了!”是多么紧急的事,在家长眼中自然就变成了无休止的磨蹭。
6岁时,大部分孩子仍然不会认表,上小学后,需要按时上学,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才会在学龄前有具体时间的认知。
孩子年幼时磨蹭是正常的,但这不代表家长要放任孩子的磨蹭。如果孩子6岁之后还是爱拖延的话,就需要家长出手干预,帮孩子调整生活节奏了。
对此,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张丽霞给家长支了几招。
1.制定每日计划表
“时间观念是需要逐渐完善的,越小的孩子越缺少着眼于将来的能力。”关于如何培养时间观念,张丽霞指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计划,以此帮孩子更具体地理解为什么要“快点”。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表格,将每天要完成的事情都记录在表格中,每完成一件就在对应位置贴上一个奖励贴纸。用贴纸激励孩子完成计划。
5岁之后,可以逐渐教孩子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然后在表格中加入时间限制,准备上小学前,可以试着提前半年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准备。
2.和孩子一起调整生活节奏
影响孩子磨不磨蹭的除了对时间的理解,还有生活节奏,也就是生物钟的影响。张丽霞提醒道,“尤其是关于几点睡觉、几点吃饭每天都固定要做的事情,很多孩子的磨蹭其实是来源于家长混乱的作息。”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有时候20点睡觉、有时候熬夜到22点,孩子怎么可能养成每天21点睡觉的习惯?
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调整生活节奏,将吃饭、睡觉、起床的时间尽量固定下来,逐渐培养孩子找到生活节奏。
3.提前给孩子做“预告”
有些孩子之所以做事磨磨蹭蹭,可能是对下一步的安排没有概念,意识不到接下来的事情是有时间要求的。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提前为孩子做“预告”。
比如孩子正在画画,家长可以告诉他:“等你画完这个之后,我们就准备出门,你要快一点哦!”
只要孩子期待接下来的事情,就一定会主动加快速度的。
4.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后果”
对于孩子早晨赖床这一“顽疾”,也有“狠心”的宝爸来支招了——
首先,稳住不要急,也不要去帮忙,可以提醒孩子“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蹭,不妨任由他去。
让孩子亲身体验到拖延的后果,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以后自然就会自觉加快速度。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提出“自然后果法”,把孩子的一切还给孩子,自己掌控,自己左右。
“现在很多家长引擎太大,孩子动力小”,在张丽霞看来,让孩子开始学着去为自己的行为责任承担,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主性、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在悄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