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教育 >

全面脱贫之后,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1-03-17 19:55

在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农村全面脱贫之后,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提出了中国教育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

首先是要解决好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要看到教育的人口格局、区域格局、城乡格局等资源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新生儿和学龄儿童的持续减少,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少子化”的时代,更加凸显了推进素质教育、改善教育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把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作为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础,在税收、教育、法律等各个方面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让普通家庭愿意生孩子、生得起孩子、养得好孩子。

就人口变化而言,“00后”的人口总数是1.47亿,比“80后”减少了三分之一。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万,是个峰值,此后逐年下降。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两三年,学前教育的供需关系将迎来转折点,在园人数逐渐下降。未来十年,园所总数将缩减15%—40%。在2023年小学入学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小学教育学位将整体过剩,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少子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不是利好,但对教育而言具有较多的积极价值。教育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可以实行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和改变,未雨绸缪,提前规划。例如,摒弃片面追求规模效益的观念,禁止建设超大规模学校,将实行“小班小校”提上议事日程。“小班小校”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它首先应从农村学校开始,也将是城市学校的发展方向。

在农村全面脱贫的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是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因为此前的农村教育改善,主要体现在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设备设施、道路交通等硬件方面。许多农村学校的多媒体、音体美设备更新及时,但由于农村教师缺乏培训,不会使用新设备,致使硬件投入的效益打了折扣。另外,学校没有洗浴设施,学生宿舍没有厕所、没有窗帘等情况也在个别地方存在。新增的教育资源投入应致力于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的生活设施等“软环境”,改善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编制,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益。

从教育公平角度看,还有若干短板和尚未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改为“在居住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建议各地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需要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否则流入地的地方财政可能难以支撑。今天,实施这一改革的时机已渐成熟。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指出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将公平与质量挂钩,着眼点应当是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关注弱势学生,基础教育的功能应当是点燃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这是理解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关键。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