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至14日,“做有根的教育: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乡村教育发展,通过主题发言、教育夜话、圆桌论坛等形式,就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议题展开多重视角的广泛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学校的规模会进一步减小,国家应采取措施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交通、住宿、学习环境的健全,提升乡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社会力量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更广泛的地区传递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争取到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任春荣介绍了芬兰、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乡村教育发展经验,并指出各国乡村教育会面临相似的问题,但国情不同,解决路径也不同。她认为有三个方向值得借鉴:一是提升教师质量是关键,二是形成基于地方的教育理念,三是真正落实学校自主权与社会监督。
教育公益在乡村教育振兴上可以有哪些行动?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认为,贫困地区和城市的教育鸿沟其实更多体现在“态度”上,因此教育公益要着眼于对于乡村孩子审美教育、视野拓展、梦想激励等“软性实力”的培养。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杭州市教育局原副局长蒋莉介绍,她正在浙江省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展开探索,如实行“经费总包”,学校自己统筹利用公用经费;实行“教师包班”,一个班级由一个老师负责教授多门课程,节省公用经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云南楚雄兴隆美丽小学首任校长康健坦言,自己的实践模式不能完全借鉴,但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宝贵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不同平台进行分享与传播。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勇武介绍,长坑小学以“生活信念教育、生活态度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生活情趣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在缙云当地得到了推广。
正如俞敏洪在研讨会结束时所说,每一个乡村教育践行者发挥的作用也许有大有小,但是任何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我们做的任何一个尝试,都可能对推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涓涓细流汇合在一起,不仅能成为奔腾的大江,也能浇灌中国教育生态中千千万万的花朵,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