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汽车势头依然迅猛,也是眼下广州车展的一大焦点。
在近日的未来汽车产业新生态高峰论坛上,记者了解到,2022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智能网联乘用车达到800万辆,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3.6%。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汽车的数字化程度正迅速提升,汽车从无屏、少屏设备变成多屏设备后,交互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位数字化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数字化、智能化的一个核心任务是,让汽车系统模块化、特别是系统集成模块化,即汽车会更像一台电脑。整体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化系统主要有三部分,分别是动力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其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汽车的重要组成,从此汽车和人建立了数字化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机械关系。”
新能源产业的四大挑战
新能源汽车乘风起,国内的产业链近年来也不断壮大。其中,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既有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持续推出中高端产品,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和华为、小米等新兴玩家都纷纷入局。
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在论坛上谈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技术进步,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智能网联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以及纯电动汽车、混动汽车、氢燃料电车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并以多种形式引领了全国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这些都将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
在他看来,目前经过长期的积累,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国品牌的消费者认可度也日益提高,销量持续攀升,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可以说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权和定价权,品牌格局也在重建。
但是新能源车要进一步突围仍有不少难点,廉玉波就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当下变革阶段面临四大挑战。
其一是市场淘汰速度不断加快。因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核心技术领先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并且市场份额还在不断的提高,而部分无核心技术的企业转型较慢的传统合资企业逐渐被挤出了中国的市场。
第二个挑战是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廉玉波说道:“以动力电池和智能驾驶为例,尽管近年来涌现出诸多动力电池创新技术方案,但都还是围绕系统结构开展,智能驾驶也没有完全解决高精度识别、准确决策等安全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些影响产业推广的底层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问题,必须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其三是原材料价格挑战。以最典型的原材料变化为例,这两年来碳酸锂的价格飞速提升,如何将产业链优势转化成价格链优势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个挑战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积累深度不,基础软件和操作系统、仿真测试软件、高精度感知核心元器件方面,国产替代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还要进一步提升。
数字化趋势持续
面对挑战,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化也是大势所趋,从汽车制造环节到能源利用、人机交互,其核心环节都在进行数字化变革。
在盯盯拍(深圳)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车载业务总经理王景宇看来,在数字化底层深入发展过程中,操作系统和芯片是制约行业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座舱的交互体验为例,他谈道:“以前在电子时代,有一块显示屏把基本信息显示出来,就满足了绝大多数的要求。现在我们发现座舱体验更为重要,它的提升不是靠代码,而是靠底层驱动,芯片的支持、操作系统的改变。这两年智能车智能化体验提升改变的不是上层应用,而是底层操作系统。”
可以看到,基础软件能力、以及软硬件协同也成为汽车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汽车产业链和芯片、操作系统厂家的合作也更加紧密。汽车业界对于数字化的认知也在加深,从通信到整体ICT技术的认同程度都在提升。
但是无论是汽车操作系统还是芯片的融合并非易事,尤其是操作系统,汽车中系统繁多,目前并没有大一统的体系。悠跑科技副总裁、EEA电子电器架构工程负责人蔡德暄表示,一个汽车操作系统要关注硬件标准化和软件平台化。
“汽车操作系统和IoT操作系统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是,IoT基本都是静态的,而汽车操作系统面对的是动态的状况。那么支撑汽车操作系统的硬件是什么?就硬件标准化来说,汽车行业相对来说是非常离散的,”蔡德暄进一步分析道,“要做数字化或者整车操作系统,首先要解决硬件标准化问题,在用户低感知但是高门槛的地方作出相对标准的平台,这是前提,也和资本回报息息相关。”
另一个问题是软件平台化,以底盘为例,底盘包括制动、转向、悬挂三个系统,而这三个系统有不同的标准,并且传统厂商很难有意愿去更改。蔡德暄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把和汽车移动相关的所有内容集约化,统一向运载器提供标准化的接口。这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硬件标准化和软件平台化是一个方向。”
这也意味着,汽车大规模数字化,将带来软硬件平台的重构。在汽车的机械化时代,大家熟知的是传感系统、方向盘、刹车等传统的器件。进入智能化时代,新能源汽车需要建立全反馈体系,这些动态的数据信息必须通过人机交互、数字化交互带来。随着汽车从机械性往计算性升级,产业也在加速往智能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