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是AITO问界至今为止最后一次月交付量过万的月份。问界是华为在汽车行业的“代表作”,问界的成绩,也直接反映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成绩。
问界品牌虽然沉寂了半年多,但问题与一些掉队的新势力品牌并不相同。人们普遍认为,华为不缺技术,也不缺落地技术的能力。从智能化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华为都有着自己的技术积累。但问题在于,技术很先进,但产品在这个内卷的市场上暂时还没找准位置。
成都车展上,问界正式亮相了大五座版的问界M7。华为称,AITO问界新M7大五座版作为升级打造的全新车型,整体升级投入超过了5个亿。除了鸿蒙智能座舱3.0,华为高阶智能驾驶2.0,AITO问界新M7还有领先同级别车型的3.3米超大车内有效空间;全维超强车身使用潜艇级材质,超过80%都是高强钢和铝合金。
更重要的是,预售价来到了25.8万元起。
这应该是问界今年非常重要的一次调整。对比此前六座版本的问界M7,价格下探至25万元级,这比同级别的理想L7便宜了6万多,比这个价位的主流区间产品特斯拉Model Y以及极氪001都要便宜,联系到产品拥有的智能化配备,性价比开始凸显。
问界的反攻,从修正产品定位开始。
01
华为有一整套技术工具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上,华为并不落后,拥有一整套自研储备的技术能力。
在智能座舱领域,鸿蒙座舱可谓天花板水平,交互设计、生态、流畅度都是它的强项,而华为常说的“常用常新”理念更是车机所需要的。车机——这种大号的平板,对于华为来说不是难事。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华为虽然早在Huawei Inside模式下的几款车上搭载了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但在问界品牌上,今年4月上市的问界M5智驾版才首次搭载ADS智能驾驶系统。并且已经在多个城市落地了城区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品驾曾在上海进行过体验测试,问界M5智驾版的辅助驾驶水平是目前第一梯队的能力。与此同时,ADS 2.0也正朝着无高精地图的方向发展。
不只是智能化,在电驱动系统、充电系统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车技术领域,华为都已经有了量产产品及方案。甚至是在非传统造车领域最不擅长的驾控领域,也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提升了车辆的驾乘感受。前段时间OTA升级的华为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DATS通过感知、计算、调节,提升了车辆的驾控感受,响应更快、晃动更少,并且减少了乘坐新能源车时易出现的晕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