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武训,被尊为千古奇丐,办学义举感天动地。但是,他万贯巨资的办学经费真的是乞讨得来吗?根本不是,而是千万年来的发财手段,房地产与资本运作。
其实想想就知道了,武训20岁开始乞讨,50岁时就置下良田300亩。且不说还有3800吊钱,这30年300亩地就是每年十亩啊,靠要饭可能实现吗?要知道这是三十亩地一头牛的时代,那如果要饭三五年就更实现小康,今天的人们都想穿越到清末去要饭了吧?
那真实情况是什么?其实也不复杂,武训的出身和讨饭经历都是真的,兴办义学更是真的,否则也不会被光绪皇帝御赐黄马褂,更不会以乞丐身份列入正史。
但是,乞讨只是武训一种社会身份,而不是他的商业身份。他真正赚钱的手段也不复杂,就是拿钱放贷,然后买田收租。有了钱再放贷,赚到钱再买田。所以到最后才能有土地盖房办学,也有了几千吊办学资金,同时还有几百亩的“学田”,靠田租来维系学校的日常运转。
武训是个很伟大的办学教育家,但也是个很精明的商人。他虽然出身贫困没读过书,但社会上的各种弱肉强食让他理解了赚钱的本质。那就是“钱能生钱,而且还必须有能力保住自己的钱”。
所以在他得到分家的三亩土地之后,没有像其他农民那样守着过穷日子。而是干脆卖掉土地,拿着120吊钱进行放贷。中国古代的小额贷款利息一般是月息5%,利滚利,钱生钱,这才让武训赚到了第一桶金。
但是在那个年代如果没有背景或能力,那是根本保护不了私人财产的。那可是混乱的清末,贪官污吏兵匪横行,还有洋人二毛子兴风作浪,武训这种底层想保住财富难上加难。
那怎么办?找保护伞呗,既然是混社会,那就必须有人罩着。武训在放贷的时候就和大商号合作,当然是求着人家合作了,否则谁搭理一个乞丐?但毕竟他所在的城市是临清,是运河通航时期的北方第一大港口,大码头,商贾云集,所以只要是有钱,还是不难找到合作伙伴的。
但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武训就必须寻找更大的靠山了。于是他找到了当地最大的势力,举人老爷。都看过《范进中举》吧,举人可是任何一个中小城市地位最高的“乡绅”了,是有资格跟市长县长平起平坐的,毕竟他们是地头蛇,能帮父母官解决很多的棘手问题。
举人老爷当然也是看不起武训的,毕竟想找他合作的人太多太多了。但武训有自己的本事,死缠烂打的在门前跪了几天几夜,终于得到了举人老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