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新闻 >

“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生态灾难再现敦煌

2021-01-21 17:45

  别忘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参考报》报道截图。
▲《经济参考报》报道截图。

  文 | 李万友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曾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近十余年来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当地几代人的血汗付诸东流,“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生态灾难再现敦煌。

  据甘肃发布通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明确批示,并立即成立由副省长刘长根带队的调查组,于当日下午赶赴敦煌市阳关林场。调查组表示,将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查严办。

 ▲甘肃成立调查组赴现场调查。图/甘肃发布官方公众号。
▲甘肃成立调查组赴现场调查。图/甘肃发布官方公众号。

  众所周知,沙漠植树造林极其艰难。好不容易筑起的防护林,且还是公益林,竟然上万亩被毁于刀斧,整片林带几乎被砍伐殆尽,让人惊呼“西出阳关不见林”。这令人不禁想问:好端端的防护林为何要毁掉?

  细看报道可知,该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称,目前葡萄生产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问题是,林场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种植葡萄后不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也势必过度消耗本就紧缺的水资源;这还会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不断衰退,加剧沙漠化风险。

  耐人寻味的是,2017年3月,酒泉市林业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阳关林场砍伐的树木都是已枯死的残次林木,按程序办理了采伐证。

  但阳关林场有职工表示,被砍树木皮层水分饱满,极少看见有空心,连枝桠和上梢都色泽新鲜,绝大多数都曾是存活良好、长势健壮的树。报道还提到, 曾有敦煌市领导私下表示,阳关林场大面积防护林被砍伐种葡萄,市里确实没有管护好,感到很心痛。

  这里面的说法不尽一致,但万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剥皮焚烧后所剩无几,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该林场办公楼就挂着“敦煌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国营阳关林场管护站”的牌子,可采伐者真的有把这当回事?

  更何况,原国家林业局曾明确要求,禁止将国家级公益林改造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严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极干旱造林区造林绿化须选择耗水量小、抗旱性强的树种。《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中,也并未列入葡萄种类。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大面积的公益林场毁林后引进经济作物,审批流程是如何通过的?是否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可阳关林场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就这样遭到破坏,让人痛心。

  如今,甘肃省官方已介入调查,此事也需要追查到底。而对各地来说,这也不乏警示价值:竭泽而渔,透支的是发展潜力,损害的是地方生态。而诸如此类的破坏“绿水青山”行为,都不值得认同;所有跟生态保护反着来的“竭泽而渔”式发展观,都需要摒弃。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