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新闻 >

菜贱伤农,的确让人唏嘘

2021-04-02 17:17

  菜贱伤农,的确让人唏嘘,但比起骂菜贩“盘剥”,更该着手的是帮助这样的农民。

▲农民夫妻卖菠菜视频截图。
▲农民夫妻卖菠菜视频截图。

  文/李有理(媒体人)

  “农民夫妻1300斤菠菜卖了15元”,这样一段视频日前引发热议。

  据媒体报道,在河北邯郸一农贸市场,一对农民夫妻用三轮车运着1300斤菠菜去卖,却只卖了15块钱,折合1分多钱一斤。来收菜的菜贩称“见到两个人不易,不想让他们将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丢弃,所以才象征性出点钱全给收了。”

  一大车蔬菜只值一杯奶茶钱,价格实在是低得可怜,正因如此,不少网友都为那对农民夫妻鸣不平:且不说顶风冒雪种植、采收、运输的辛苦,单是买种子和肥料的钱怕也不只15元。与之对应的,则是对菜贩的抨击,认为其“压低价格”“盘剥农民”。

  但这样道德先行的判断,并不利于缓解菜农们的困境。涉事菜贩就说:“他们的菜质量一般,在场都没人收,如果我不收,他们只能丢掉,或者让它烂在地里。”尽管这是单方说法,但现在说菜贩欺负老实人或菜贩在做好事,显然为时尚早。

  比起批评菜贩,或许人们更该做的,是想想该怎么助农。

  虽说到罢市还未出售,可能确实存在菜品不新鲜、长杆品种菠菜收价更低的情况,但看着农妇交易时一脸无奈的表情,不少人都会生出疑问:满车的菠菜为何卖不出好价钱?

  从大环境来看,农民供给与市场需求因农产品本身的延宕性而难以有效匹配。农产品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市场反馈信息往往是滞后的。当很多农民根据当前的农产品价格决定一个季度甚至数年的作物品种后,等作物长出成熟再运到集市上,市场往往早就“换了天地”。农产品供应无法有效对接市场需求,便陷入“米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怪圈。

  而受限于文化水平、地域闭塞以及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等因素,农民预测市场行情的手段和意识往往比较匮乏,大部分农民种植作物时习惯“跟风”。这样就会出现某一作物扎堆种植、集中上市的现象,最终导致收益暴跌,甚至大量亏损。

▲农民夫妻卖菠菜视频截图。
▲农民夫妻卖菠菜视频截图。

  就拿这次的菠菜来说,今年产地丰收,菠菜价格本身走低。再加上农民夫妇选择种植的“长杆菠菜”在市场上属于较便宜的一种,大约是“趴地菠菜”价格的一半,且一些商家不收“长杆菠菜”,使得“长杆菠菜”更难卖出高价。

  这些问题交织,导致农民享受不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却需要承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损失。面对市场的波澜起伏,农民显得“弱小而无助”。如何帮助农民打通信息渠道、让信息下乡是当下的要紧之事。

  其实,可以由政企农协作,合力打造“信息下乡”渠道。综合收集农产品市场的相关信息,主动发布信息,形成信息直达渠道,让农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当前市场活动的相关信息,为农民的经营行为提供参考。

  同时也要推动农民企业化合作。以企业为形式组织农民相互合作,帮助农民以市场的手段应对市场。在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农民可以充分享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同时共同抵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

  事实上,一车菠菜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农民身为个体面对庞大市场的无奈。帮助农民“以市场之道还之彼身”,给足农民面对市场波动的力量与底气,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货到地头死”的现象,让农产品真正卖上好价钱。这比流于泛道德化的感慨要好得多。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