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猫咬伤,猫死亡!人随后也出现异常,医院查出染上新型布尼亚病毒。
近日孙女士被自家农村养的猫咬伤,之后猫离奇死亡。孙女士赶紧去打了狂犬疫苗,没想到仍然出现发低烧、吃东西就吐、浑身没力气还头晕的症状。家人怀疑家养猫是中毒死亡,而孙女士也可能中毒了,但是在老家医院做了一通检查,也没有得到明确结果。
于是家人陪着孙女士来到浙江省某中医院,再次进行检查治疗后确定:孙女士并没有药物中毒,而然感染了不明病原体。起初怀疑是猫爪热等特殊感染,后来经外周血的基因二代测序显示孙女士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万幸,经过院方治疗,孙女士最终在11月15日康复出院。
什么是新型布尼亚病毒?
2010年前后,我国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地相继报道出现蜱虫叮咬人事件,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少数患者出现重症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去世,当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所以人们称之为“蜱虫病”。经国家疾控中心合作研究,初步认定该病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
这种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纳米(1毫米=一百万纳米),外面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基因组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M和S)。不过这种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容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紫外线照射等方式迅速灭活。
布尼亚病毒科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该科中一个新的病毒种类,学术上称之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蚊子、蜱虫和白蛉等。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怎么传染的?
携带病毒的蜱虫,还有感染病毒的急性期病人血液都具有传染性。2022年5月份就有报道,河南信阳3人因蜱虫病病逝,去世的老人曾帮忙给患病逝者“净身穿衣”过程中接触到逝者血液而被感染。
这么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途径应该有两种:一是直接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二是直接接触到具有传染性的急性期病人血液。
不过这次孙女士是如何被传染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是否因为家养猫被蜱虫等叮咬感染上病毒,再进一步传染给人类还有待确认。
染上病毒会出现什么症状?
这种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1~2周,恰好孙女士是在被家养猫咬伤后的半个月左右出现有关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发热,体温超38℃,如果是重症患者会持续高热,甚至超过40℃。有的病例发热的过程可能长达10天。同时,被病毒感染后,常会出现乏力、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怕见光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头疼、肌肉酸痛、闹肚子,严重的随后会快速伤害肝、肾等脏器。
此次被感染的孙女士就出现了“低烧、呕吐、浑身无力、头晕”等症状,与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症状吻合。
怎么科学预防?
除了发病后去有资质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更应关注避开传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下手才是上策。
首先是如果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游玩,应避开蜱虫等容易出没的丘陵、山地、森林等杂草茂盛的地带,必须进入时应穿长衣长裤,扎紧袖口、领口、裤腿,外出归来要及时洗澡更换衣物,防止把蜱虫等带回家。如果平时饲养宠物,尤其是在农村,无法对宠物有效管控时,要注意宠物的日常卫生,定期驱虫杀虫。
再者,虽然不确认有些病患的具体感染情况,但是如果病患有出血等症状,切勿直接接触病患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可能存在感染的物品,而是及时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