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对于这项措施,能够解读明白的没有多少,不少网友都在宣泄自己的情绪。
事实上,任何一次改革都是众口难调的,不能令所有群体都满意。在不同群体来看,都各有利弊。而本次改革,在我看来是影响了中产阶层的蛋糕,并且补贴的不是富人。整体来看,本次改革虽然削弱了一些福利,但把医保资源用在了我们真正需要的地方,提升了我们的医疗保障。
接下来,我们来解析一下本次医保改革对上班族职工的三大改变。
改变一:你医保卡里的钱要变少了
一、医保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首先要认识一下这两个账户的区别:
个人账户用于:
门诊、急诊的医疗费用;
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
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照比例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统筹账户用于:
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的门诊医疗费用。
二、每月缴纳的医保费用分别去了哪里
改革前:医保每月由职工个人和所在公司一起缴纳,其中个人缴纳的全部进入到医保个人账户;公司缴纳的一部分进入到统筹账户,一部分进入到职工个人的账户。
改革后:在职职工个人缴费的仍计入本人账户不变,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实施此项改革当年养老金水平的2%左右。
不论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改革以后直接从个人账户里抹掉一笔,老百姓有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个人使用的部分直接减少了,对于养老险中职工如果未到退休年龄身故的,或者刚退休不久身故的,那么受益人从身故人的个人账户里继承的也相应减少了。
居民医保人群,部分地区的二档职工医保是没有个人账户的,所以对这些群体是没有影响的。
表面看来,确实对大家不利,因为个人账户减少的部分都划到了统筹账户里,那么大家最为关心的则是统筹账户里增加的部分,会怎么用呢?也就是说对缴纳医保的人群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变化......
改变二:将更多门诊费纳入医疗保险
会议确定,逐步将部分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和多发病、常见病普通门诊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政府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今后随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所以划到统筹账户里的那部分,是用在门诊上了,为的是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提高门诊待遇,让我们看病少花钱。
简单点描述,就是职工在改革以前用到医保的话,主要还是保重疾和住院相关的费用,但对于小病相关的普通门诊,保障是比较薄弱的,因为用到的孩是个人账户的钱,等同于没有报销一样。
在改革以前,只有一线城市才可以对普通门诊做报销,其中北京和上海的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比较高,但问题是北京虽能报销70%-90%,可起付钱却要1800元/年;上海可以报销50%-75%,起付钱需要1500元/年。
大多数人来说,一年当中出现的小病,想累积到1800或者1500也是真心不容易的,基本上还是自己在掏腰包。这还是一线城市,而二线城市比如重庆,武汉,长沙等地,普通门诊保障是不能报销的,需要自己掏腰包。
如果说这些小病即便是自掏腰包也算不上什么的话,那如果是治疗费用较高的门诊慢病和门诊特病怎么办呢?那个人账户的钱就很可能负担不起了。
所以全局来看,在本次改革后,可能将不再按病种,而是根据费用水平来报销,实现了更方便也更公平。对于广大慢性病、常见病群体是个大利好!
此刻,有不少网友会这样想,那对从来不生病的群体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这样想是不对的,难道你很希望自己生病吗?如果你一辈子都用不到医保,难道是损失吗?不知道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
总结:前两点变化,总体来说对广大享受医保群体是利好的。
改变三:个人账户允许家庭成员共济
个人账户允许家庭成员共济,通俗地说就是个人医保账户使用范围拟扩大至家属成员,家人也可以用你的医保卡。自己和家人在定点医院和药店产生的医药费,也能由个人账户承担。除此之外,家人参加居民社保要交的部分,也可以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来付。
家人包含:父母、配偶、女子
个人账户共济目前仅限部分地区适用
这样改革的初衷是解决医保资金在家庭内部分配失衡的问题。现实中的家庭情况基本上是年轻人的医疗花销很小,甚至没有,而老年人的医疗花销较大。
年轻健康人群的个人医保账户中有大量的结余,但家里年老体弱家属的医保个人账户却入不敷出,改革后就是为了让那些年老体弱的家属能够从家中年轻健康人的医保个人账户里支出。
最终减轻了家庭负担,还让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写在最后
这次的医保改革,总体来说对老百姓是大利好的,长远来看,每一次医保改革,都是惠民利民的,相信未来医保的继续完善还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