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建议“五一”假期旅行归来自我观察14天公安部交管局发出交通安全预警提示;中疾控提醒民众做好新冠肺炎、诺如病毒肠炎等预防与防范
今年“五一”假期民众旅游探亲需求强劲复苏、集中释放,机票、门票、酒店等预订量已显著超过2019年同期,全国客流量将达2.5亿人次,全国道路交通将出现假日出行高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6日发出交通安全预警提示。
公安部研判,自驾出行风险突出。热门旅游城市、重点景区道路交通压力倍增,路况相对陌生导致交通安全风险集中;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2.29亿辆,假期中长途自驾出行大幅增多,风险突出,近3年“五一”假期较大事故中私家车肇事占比接近六成。节日期间首日、倒数第二天和尾日为出行高峰,驾驶人易出现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事故风险增大;近年“五一”假期夜间事故突出,19时至21时有人员死亡事故集中,18时至20时较大事故约占20%。
今年“五一”主干路网流量风险加大,其中高速拥堵程度预计同比增长超10%;客货运输旺盛需求,意外风险上升;酒驾醉驾、超员超速、违法会车、不按规定让行等违法行为易发多发;春夏季节转换,驾驶人疲劳驾驶风险加大。另据预报,4月26日至5月5日,南方地区多降水天气,可能给假期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公安部提醒广大驾驶人和假日出行群众:自驾出行应关注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发布的交通路况信息和交通安全提示,提前安排好出行时间和路线,切勿疲劳驾驶,杜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乘坐客车时,要全程系好安全带,切勿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的非法营运客车。驾车经过农村道路,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路段,要减速慢行,注意观察道路两侧情况,遇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遇到交通拥堵不要占用应急车道,避免争道抢行诱发剐蹭事故,堵塞“生命通道”。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故障,要将车辆靠边停放并摆放警告标志,车上人员迅速撤离并拨打报警电话救援求助。
中疾控建议:五一假期旅行归来自我观察14天
昨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五一”假期出行提示:要重点做好新冠肺炎、诺如病毒肠炎、手足口病、蜱传播疾病、动物传播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与防范。
新冠肺炎预防
当前境外多国疫情严重,个人出境旅行感染风险高。根据各地防控政策,入境人员须提供严格的双阴性检测证明,入境后需集中隔离观察14天外加健康随访。因此建议个人充分权衡出行时机和必要性,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目前境内仅云南德宏州瑞丽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如非必须,建议暂时不要前往。我国境内各地新冠疫情风险等级可在国务院网站专栏、手机应用程序“国务院客户端”或微信小程序等实时查询。
节假日期间,要加强自我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要坚持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同时,要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场所活动。
旅行期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头痛、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干咳、发热等症状,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取消或中止旅行。
旅行归来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节假日期间还应按照安排接种疫苗,特别是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后3周及以上至8周内尽早完成,尽量不要因为旅行影响第2剂的接种。
诺如病毒肠炎预防
常洗手;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
手足口病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物品;不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不在未经消毒处理的游泳池中游泳或玩耍;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蜱传播疾病预防
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动物传播疾病预防
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动物,特别是来历不明动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生、熟分开。
食物中毒预防
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