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家贝特霍尔德·库恩在德国“中国平台”网站4月2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不能认为制裁将带来改善欧中关系,从而创造对中国施加影响力的机会。全文摘编如下:
欧盟在自身声誉受损且行动受限之际大肆抨击中国。欧盟对中国实施出于政治动机的制裁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很多分析认为,人们常常误判制裁的效果。我们不能认为制裁将带来改善欧中关系,从而创造对中国施加影响力的机会。
一些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表现出惊人的傲慢和天真。德国和欧洲外交政策的后果,尤其是实施制裁的后果,尚未得到充分预估和公开辩论。德国需要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范式,适当顾及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力,并发展明智而不是对抗的战略,以便为欧洲赢得更多世界政治影响力创造可能性。
针对欧盟3月22日的制裁,中国给予欧洲和德国更严厉的回击。除了几位政治家之外,欧洲的科研机构也受到影响,其中包括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在中国工作多年的专家们知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分析受到对抗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论点的影响。制裁对许多年轻学者造成严重打击:这些人顺利毕业后任职于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并经常进行高质量分析,但就该研究所的反华立场而言,他们可能有些天真。如果不能进入中国,该研究所似乎前景堪忧。尤其年轻学者和商业专家可能会与该研究所的合作保持距离。
认为用制裁就可对付中国的想法似乎完全脱离了世界政治的框架条件。制裁已经导致中国加强外交攻势。
中国将继续在科技、经济和政治上崛起。明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超过60%。中国将继续扩大在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中的影响力。总体而言,我们可以把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承诺作为解决全球问题的开放观点的起点。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积极作用凸显对加强全球治理的承诺。
中国在扩大全球影响力的道路上将受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批评和强烈抵制。但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双边对抗不太可能升级,也因为美国正在那里失去影响力。如果欧盟继续与中国对抗,它更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失去世界政治影响力。我强烈建议欧盟在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方向上奉行坚定的经济政策去打动中国,并借此满足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