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魔幻文学大作《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因一则争议言论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讨伐对象。
起因是她在转发标题为“为后疫情时代中来月经的人创造一个更平等的环境”的文章时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来月经的人,我很肯定曾经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这些人。”
“谁帮我想想:Wumben? Wimpund? Woomud?”(注:这些词汇为她自创)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指责罗琳“恐跨”。(注:指歧视跨性别者)
包括《哈利·波特》系列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哈利-波特)和艾玛-沃森(赫敏);以及《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主演埃迪-雷德梅恩(纽特·斯卡曼德)纷纷站出来,表示无法认同J-K-罗琳的观点。
据百度百科的词汇定义,Transgender(跨性别者),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这是一种精神医学上的分类定义,通常用来解释与变性或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
在反驳罗琳的言论中,得到最多点赞的是这一条:2020年了,不是所有女性都来月经,也不是所有来月经的都是女性。
那些“跨性别者们”体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体育界,近些年有关“跨性别者”是否有资格参与竞技体育比赛——尤其是女子竞技体育比赛的争论,从未平息过。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网球运动员蕾妮-理查兹就开启了为“跨性别者”争取平权的先例。
1977年,完成变性手术的理查兹因被禁止参加美网,而将美国网协告上法庭,挑战由美国网协和WTA女子网球联合会共同订立的“巴氏小体检测(运动员通过检查白细胞中有无巴氏小体从而确定其性别)”,最终获得纽约高等法院支持。
法官认为,将“巴氏小体检测”作为判定性别的唯一方法是“极不公平”的,并裁决理查兹在法律意义上是女性。
同年,已经43岁的理查兹轰动性地在美网女单赛场亮相,但是首轮就被世界排名第三的英国名将弗吉尼亚-韦德淘汰。
随后她又参加了四届美网,分别在1979年晋级第三轮,1980年闯进第二轮。
1982年,理查兹以近48岁高龄宣布退役。
在这之后,有关“跨性别者”运动员身份的讨论在国际体坛沉寂了20年时间。
直到2003年,国际奥委会下属医学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完成了性别重置运动员的新指导原则”。
规定满足以下三项条件的运动员,可以被允许参加竞技体育比赛,而且可从2004年的雅典开始,获准亮相奥运赛场。
第一,运动员必须完成性别重置手术,包括改变外生殖器和性腺切除术;
第二,运动员必须出示对其性别的法律认定;
第三,运动员必须在参加比赛前接受一段适当时间的激素治疗,建议为两年。
2015年,出于当前社会、科技和法律对跨性别者态度的转变,以及各国对性别重置手术和性别认定的文化与法律环境的不同,国际奥委会对上述指导原则做出修改——完成性别重置手术暨变性手术,不再成为参赛的必要条件。
但IOC仍然特别针对跨性别女运动员,提出了较为严苛的参赛资格限制——不得在四年内变更对自身性别声明的主张;并且在赛前至少一年以及比赛资格期内,要证明其睾酮含量低于每升10纳摩尔。
相较之下,对跨性别男运动员参加比赛,则没有任何限制。
然而,一直到里约奥运会,仍然没有公开表明跨性别身份的运动员,有缘亮相五环赛场。
“跨性别运动员”中的红人都有谁?
在拥有运动员身份背景的“跨性别者”中,美国超级网红金-卡戴珊的继父布鲁斯-詹纳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这位1972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金牌得主65岁时变性,更名凯特琳-詹娜登上《名利场》杂志,震惊世界。
这些年凯特琳-詹娜更多是以话题人物出现在娱乐和八卦媒体的版面上。比如她在变性后以Caitlyn Jenner的名字注册推特,仅开通4小时便收获100万粉丝关注,打破了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卸任后启用个人账号时创造的世界纪录。
还有他与金-卡戴珊的老妈克里斯结婚后生下的两个女儿,姐姐肯达尔-詹娜目前是收入最高的顶级超模之一,妹妹凯莉年纪轻轻创立个人美妆品牌,不到两三年就被《福布斯》杂志封为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豪(虽然事后被指造假)。
一句话,布鲁斯-詹纳在自己的后半生不仅活出了真我,还率领一大家子撕出了美国娱乐圈最成功的网红帝国。
在现役运动员中,巴西变性女排选手蒂芙妮-阿布雷乌同样人气不低。
2017年,经国际排联批准,33岁的阿布雷乌成为巴西女排职业联赛中的首位变性球员。
身高1米94的阿布雷乌,曾打出过独揽39分的惊人表现,在引起“鸡妈”吉马良斯的注意后,阿布雷乌一表心愿,希望可以随巴西女排国家队征战东京奥运。
不过,巴西女排的两位镇队之宝谢拉和法比亚娜都表达了反对意见,她们称阿布雷乌的身体优势,对其他女球员是不公平的。
虽然吉马良斯曾说“没有理由”不考虑招阿布雷乌进队,但3年过去了,还从未入选过巴西女排的“她”,实际上已经与东京奥运渐行渐远了。
在亚洲排坛,也有一段关于“跨性别球员”的往事曾经引发外界讨论热潮。
1996年,由跨性别者、同性恋者和异装癖者组成的“铁娘子”排球队在一项泰国的全国性比赛中一路斩获冠军。
虽然“她们”精湛的球艺受到球迷们的喜爱,但由于言行举止引发了不少争议,因此泰国排协拒绝征召该队的优秀选手进入国家队。
2000年,根据此事改编的电影《人妖打排球》上映,引起关注,甚至在2001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奖项。
东京奥运会的第一位“跨性别运动员”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南非名将塞蒙娅虽饱受争议,但事实是这位里约奥运会女子800米金牌得主,并非“跨性别者”。
塞蒙娅在医学上被称为患有“性别分化异常”,其体内睾酮含量过高,是由身体特质造成的,生理上她是完全的女性。
真正有可能成为亮相奥运赛场第一人的,是美国铁人三项选手克里斯-摩西尔和新西兰举重运动员劳瑞-哈巴德。
克里斯-摩西尔在2015年提起的申诉,被认为促成了国际奥委会修改针对“跨性别运动员”参赛资格的指导原则。
2016年,他获邀成为第一个为ESPN《Body Issue》特刊拍摄全裸写真,公开身份的跨性别男运动员。
今年初,摩西尔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个参加了全美奥运选拔赛,公开身份的跨性别男运动员,但遗憾因伤未能完赛。
由于东京奥运的推迟,尚不清楚摩西尔是否仍有机会代表美国出战,不过他已表示自己心中的奥运梦想不会被浇灭。
相比之下,竞技成绩更加突出的劳瑞-哈巴德倒是真有可能在明年7月的东京掀起一股网络支持(或讨伐)热潮。
新西兰举重运动员劳瑞-哈巴德
现年42岁的哈巴德曾在2017年举重世锦赛女子90公斤以上级别连夺抓举和总成绩两枚银牌,其跨性别身份引发了不少反对。
2019年世锦赛,发挥一般的哈巴德以抓举排名第四,挺举排名第八,位列女子87公斤以上级别的总成绩第六。
若最终获得参赛资格,哈巴德无疑将成为中国女举该项目的夺金“双保险”李雯雯和孟苏平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英国“大嘴主持人”皮尔斯-摩根曾在推特上对哈巴德在今年1月的罗马举重世界杯连夺两枚金牌,表达强烈不满。
他写道,“这太疯狂了。女性享有的基本公平和平等的权利因为推崇政治正确而被摧毁了。出生时得到生物学男性身体的变性女性,比起出生时得到女性身体的女性拥有非常大的身体优势,尤其是在力量主导的体育项目中。”
虽说争议颇多,但根据国际奥委会指导原则,哈巴德获得奥运资格几乎是板上钉钉。
她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奥运积分赛中保持住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以大洋洲代表的身份,成为明年争夺女子87公斤以上级别金牌的14名运动员之一。
从“跨性别奥运第一人”一下子突进到“第一位跨性别奥运金牌得主”,不是没可能……
性别、重量级,这些都是奥运会保持公平竞争的前提标准之一。
国际奥委会和各个单项体育协会显然并不是跟时髦。如果有了符合跨性别的公平标准的话,你会接受这种安排么?请在留言中发表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