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来自日本的中国式问候
有专家称,日本和韩国是文化输出强国,面对这个说法,不同网友发表了意见——韩国近期剽窃我国文化、进行文化侵占的行为,其背后暴露了可耻的人性。
如何看待文化意识?不妨先来看看“不一样的文化”。
还记得疫情期间那温暖人心的一幕吗?
在日本援助武汉的物资包裹上,日本人贴上了一副温暖人心,又颇有文化底蕴的标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日本援助湖北的包裹上,贴上的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标语;日本舞鹤捐赠给大连的物资包裹上,则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语句。
而在日本富山县捐辽宁的包裹上,“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温馨语句,来自异国却语出古中华,此中深情意蕴令国人深为感动。
毫无疑问,这些连同抗疫物资一起来到中国的美好祝福,既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是两国之间这一非比寻常的事件,重温当年文化交流盛景的体现。
泱泱中华的文化诗韵魅力,从未像今天这样,让触目者泪目,让彼此之间的情感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说起来,文化认同就是有这种魅力。它能瞬间拉近原本因为国家、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距离,更会让人们在相同的语境之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无论是相同的发音,还是音同意不同的异域变化,一直以来中文以及中文语境所带来的意识认同感,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世界各国文化。
近年来,韩国文化输出热潮也不见消退,尤其是近期“文化剽窃”事件层出不穷,或许这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象征着我国文化和实力的崛起。
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文语境机遇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法的提出者,中国是站在全球化发展的角度下,作出这一提倡的。全球化,描述的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生存环境的客观术语,更是中国发展的“客观场域”。
想要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就离不开对“全球化”时代背景的考量。
本质上来说,全球化是“现代性规律”的全球性扩张,而现代性则是人类文明面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客观态度。
无论是个人,还是以群体为特征的国家,想要应对现代化发展,都必须要先具备这种文化上的心理结构。
所以,最近几年中,中国政府在提及对外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发展时,屡次提及中国的现代性离不开全球大环境,更着力于呼唤重构全球文化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提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浮现出来的。
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差异化相遇的场景。
比如早期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比如中美之间文化输出与互动,比如韩国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模仿,乃至屡次将中国古文明中的成果与习俗,强行申请为本国文化遗产,都是这种差异化相逢中,各自态度和实力的彰显。
显然,在文明交流中寻求文化认同与共鸣,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始密码。
文化输出的背后,意味着大国崛起
有句话说得好,大国崛起之先,必有文化输出在前。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古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当时的欧洲通行的是拉丁语,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也在欧洲各国盛行。轮到法国鼎盛时期,欧洲宫廷的贵族乃至知识分子,均以说法语为傲,而所有的外交条文也都流行以法文书写。
法语就是从那时起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法国首都巴黎,也成为了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世纪,当英国通过海上贸易,不断侵占殖民地在全球称霸成为“日不落帝国”后,英语也迅速普及到全球各地,英国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剧本被世人熟知,英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也在帝国势力范围内流传开来。
而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也是一样,其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认可。更不用说它向外输出的电影、文化、经济方式、美剧等,方方面面都对当今世界产生着影响。
在这些文化输出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与自信。
而支撑这些文化输出,却占领其他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来自本国强大经济动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来自伴随强大国力而生出的文化觉醒和民族自信。
因此,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和崛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影响全世界,也是历史规律的一种体现。
它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国到处可见的中华文化、古诗词、历史人物和故事上,更体现在外国人通过网络对中国式生活方式的追评与喜爱上(参见中华文化传播大使李子柒事迹),还体现在国际上主动寻求中国文化文明资源上。
中国的玄幻小说、武侠动漫、古装剧作等,越来越多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品正在全世界各国范围内引发关注。正如此前那句话所言:大国崛起之先,必有文化输出在前。
中国的强大与新生,不断向世界展示出民族的自信,而随着这种强大和自信,我们正逐渐向文化认同这一群体的文化认同目标迈进。
追求文化认同,虽然看似虚无并形而上,但实际上,文化输出就是要营造文化认同,营造文化认同,才会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因为,伴随着国力的提升,软实力上的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将产生瓦解一国政治、文化、民族信仰的功效;反之,本国人民如果强烈认同自身民族文化,就会使得该国不仅能自立于世界,更会产生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股精神力量,将使“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可能。
文化建设与大国崛起,文化输出与文化认同,看似简单且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实则正在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功效。
在国家崛起的背景下,中国理所当然应该建立与自身经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大国地位。
多年以来,韩国等国对中国文化的占有与窃取,实际上就是在提醒我们面对历史和文化,我们必须有保护并将之发扬光大的紧迫性和责任心。我们理所当然要有清醒的自觉意识,去捍卫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