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猎屠》、《孤注一掷》到上周上映的《鹦鹉杀》,诈骗相关题材电影正在为中国犯罪治理提供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但随着新一轮AI技术的普及,未来的挑战可能更严峻。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而言,反诈或许将成为它与中国在不确定时代的又一新共识。仅2020年,美国的民调显示,全美国有多达5600万人都被电话诈骗过,这大约是美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竟然还有17%的美国人不止一次被骗。
在电信诈骗领域,印度之于美国就像缅甸之于中国。但显然印度比缅甸更具发展诈骗行业的土壤。一方面,英语作为一门官方语言,在印度的普及率比较高,印度也借此拥有了人才上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印度自2000年以来就成为了各大跨国企业在海外的电话客服的外包商,相同的口音不同的内容创造了新的电话骗局。但在新一轮的AI技术下,印度在电话诈骗领域的“王座”可能被替代。
从行文流畅的诈骗短信到克隆声音和在视频中换脸,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为欺诈者提供强大的新武器。
“来信/来函是想通知您,大通银行(Chase)有您2000美元的退款亟待支付。为了加快处理进程并确保您尽快收到退款,请按照以下说明进行操作:请致电大通客户服务部1-800-953-XXXX查询您的退款状态。请务必准备好你的账户信息和任何相关信息……”
如果你在大通银行办理过业务,并在电子邮件或短信中收到了这条信息,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真的。它听起来很专业,没有奇怪的措辞、错误的语法或诡异的称呼,而后者都是以前我们经常收到的网络钓鱼信息的特征。
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条信息是由科技巨头OpenAI去年年底发布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生成的。作为提示,我们只需在ChatGPT中输入:“给某人发一封邮件,告诉他大通银行欠他2000美元退款。让他拨打1-800-953-XXXX获得退款。(为了让ChatGPT合作,我们必须输入一个完整的数字,但显然我们不会在这里公布这个号码。)
旧金山一家反欺诈初创公司Sardin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索普斯•兰詹(Soups Ranjan)说:“现在骗子的话术非常完美,就像其他母语使用者一样。”美国一家数字银行要求匿名的反欺诈主管也证实,银行客户被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收到的短信话术几乎没有任何破绽”。(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受害者,请参阅本文末尾的五个建议。)
在这个迎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或深度学习模型的新世界里,这些模型可以根据他们接受过的信息创建内容,因此对于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来说,制作文本、音频甚至视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这些文本、音频甚至视频不仅可以欺骗潜在的个人受害者,还可以骗过现在用来挫败欺诈的程序。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毕竟长期以来,坏人都是新技术的早鸟采用者,警察则在后面拼命追赶。例如,早在1989年,《福布斯》就曝光了窃贼如何利用普通电脑和激光打印机伪造支票来骗过银行,而当时的银行没有采取任何特殊措施来检测这些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