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逻辑,在疫情发生中,除了受到疫情直接影响的旅游、交通、餐饮等板块外,保险应该是最受伤的一个。不用想都会知道,疫情肯定会发生理赔,譬如近几年以健康保险为转型主方向的新华保险公司,1月22日至2月14日期间,累计完成近3万笔赔案处理,共计赔付保险金9600余万元。其中涉及新冠肺炎相关责任的赔付21件,赔付金额202.43万元。后续的理赔会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可能内心都捏着把汗。
其实,有一失必有一得。保险产品本来就是无形产品,不发生理赔,很多人体会不到保险之重要。按一般经验,只要在危急时有过被理赔经历的人,保险意识都会成倍增长。那也就是说,疫情理赔的覆盖面越广,保险意识提升面会越广,有点倒逼效应的味道。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非典”后健康险需求猛增的情况。虽然有人认为“新冠”复制“非典”后健康险高增长的可能性小。但“新冠”作为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在客观刺激了民众对健康和健康管理的进一步重视。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疫情由于面大,有很多年轻人“中招”,这一方面将催生比“非典”更为广泛的健康保险意识提升,同时还会将这种健康保险意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根植进年轻一代的意识中,这在客观上为健康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培植了良好的土壤。因此,“新冠”之后,健康险市场再迎发展高潮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由于是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国家投入的力量非常大。1月21日,国家医保局就宣布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商业保险在社保赔付之后,再提供的赔付部分压力应该不是很大。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兜底,行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面对疫情,各尽其能,包括捐款、捐物、捐保险。
特别是捐保险,可以说是抗击疫情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保险行业已向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捐赠了超过万亿元的保障。同时根据监管层的文件精神,保险公司纷纷调整现有产品,包括意外险、意外补充医疗、重疾险等均有保险责任的扩展。全行业合力为民众撑开了一把保障之伞。
当然,对于保险业来说,短期的系统性风险不可避免,受疫情影响,保险代理人展业减少,增员扩容受到影响;“开门红”甚至上半年业绩都可能受疫情影响而不及预期。但行业长期基本面并未改变。特别是监管层近期密集出台的疫情防控金融支持政策,会长期有利于险种创新,树立行业正面形象。突发的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将在健康保险意识方面对民众产生深远影响,这此都将成为推动保险业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