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科技 > 互联网 >

屯了两仓库春装商家全民学李佳琦带货

2020-03-20 14:43
  1月23日,武汉封城那天,浙江决定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是全国第一个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
 
  浙江虽然并不与湖北直接相连,但新冠疫情发生之初,曾是湖北之外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内,杭州是除温州之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
 
  至2月3日,短短十余天,杭州确诊病例就从6人增加到132人。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杭州2月4日出台了最严“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十项措施,要求全市所有村庄、小区、单位实施封闭式管理,城市一切经济活动几乎停摆。
 
  然而,当疫情得到控制,2月10日开始复工后一个月,这座城市又以惊人的速度活了起来。
 
  杭州民营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超过70%,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时降低对经济的影响,有“数字经济第一城”之称的杭州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01
 
  四季青“伤春”
 
  疫情之前,杭州的早晨是从四季青批发市场开始的。
 
  杭海路和清江路形成的“V”字形区域,密布着四季青、中纺中心、杭派精品服装市场、意法服饰城和九天国际等服装市场。这儿是许多服装老板批发的“天堂”,有着中国服装第一街之称。
 
  每天凌晨4点半,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杭海路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的商户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新冠疫情突发,环境密闭人流量又大的批发市场首当其冲。杭州市大多数企业的复工时间是2月10日,但四季青直到3月1日才开门营业。
 
  按照服装行业习惯,春节前,商户们早早备好了春装,就等开年大卖。今年,仓库积压的春装和紧张的现金流成了压在四季青商户们心头的石块。
 
  李丹在四季青批发市场经营着一家专门卖打底裤的档口,今年春节老家封路回不去,她只能留在杭州出租屋里过年。
 
  紧接着,疫情越发严重,杭州宣布企业推迟复工,批发市场也一直关着。春节之前,她备了四五十万的货,就等着节后卖出去。市场关门那段时间,李丹自己在家哭了好几次,一是因为第一次在外过年十分想家,二是因为经济压力大。
 
  李丹的档口不算大,位置也一般,一年房租20多万,再加上仓库、自己住的地方,她每天的房租支出超过1000元。这种每天闲着只花不赚的日子让她心里发慌。
 
  3月1日,四季青开业,李丹的焦虑有所缓解,但很难彻底消失。
 
  刚开业,市场上的人稀稀拉拉,往常节后正是春装销售旺季,多的时候,李丹一天能卖上千条裤子,今年每天平均也就两三百条。
 
  服装具有季节性,做服装的无论大企业还是小商户,最怕压货。疫情影响下客流量减少只是春装销量惨淡的一方面,更核心的原因在于,在家隔离的消费者对春装需求的减少。
 
  为了帮扶商户,李丹所在的四季青批发市场给商户减免了一个月租金,城市复苏,市场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这让她觉得多了一些安慰。不过,年前老客户拿的货很多没结清尾款,仓库的春装也卖的不好,李丹的现金流开始紧张起来,她觉得最坏的打算是损失整个春季的利润。
 
  疫情带来的阵痛不可避免,往日充满活力的四季青不得不为积压的春装伤怀。
 
  为了自救,四季青市场的很多商户做起了直播卖货。李丹告诉市界,她的客户里面有在快手平台做直播的,给直播客户供货几乎成了她最近卖得最好的渠道。
 
  王洋在四季青市场做女装生意,开业至今找她拿货的人只有往年的五分之一。为了多卖货,她开始在朋友圈发各种模特图,通过微信等让客户看版完成交易。“幸好有网上的销售,不然真完蛋了。”她这样感慨。
 
  四季青等批发市场也在各个平台开起直播,帮市场上的商家卖货,共度难关。
 
  身处杭州这座网红MCN机构扎推的城市,直播卖货对于市场上的大多数商户而言,技术、运营门槛并不高,但这并不代表直播就能解决四季青商户们的危机。
 
  张北和李丹一样,在四季青做童装批发生意,年前屯了整整两仓库的春装,最近她一直在为要不要做线上直播的事焦心。
 
  她告诉市界,“现在春装卖不动,两大仓库的货压在那里。我也想做线上销售来缓解一下,但我们是批发商,发起线上销售会影响自己的实体店客户。有的客户甚至说谁家做直播以后就不去谁家拿货,所以我还没有去做线上销售这一块,真是进退两难。过段时间实在不行我准备卖掉自己的车缓解一下压力。”
 
  一位从业者向市界表示,二批客户抵触一批批发商做直播,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怕价格透明。传统服装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往往要经过多层批发商,每个环节都要层层加价才能有利可图。
 
  直播卖服装,一旦缩短产业链条使价格透明化,就必然牵动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对于拥有大量线下店客户的四季青批发商们而言,是维持现有客户群还是转向线上,这个决定做起来并不容易。
 
  02
 
  数字经济的春天
 
  尽管四季青批发市场的”老派“经营者们各种纠结,但杭州早已成为带货网红和直播电商的大本营,其背后是杭州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
 
  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后,杭州一直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也是全国最早提出发展数字产业化的城市。
 
  以阿里巴巴、网易和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企业为杭州支撑起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和电子安防等数字产业。
 
  2018年,杭州GDP总额约为13468亿元,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占GDP四分之一。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795亿元,同比增加15.1%,高于GDP增速8.3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的隔离让“非接触经济”成为热点,远程办公、网上购物、在线教育、数字娱乐和网络问诊等泛互联网经济成为疫情下少数业绩爆发的行业。跟其他行业相比,杭州的数字经济产业将会是受疫情冲击最小的行业。
 
  依托电商兴起的带货网红和直播机构是电商成熟后出现的行业新业态。
 
  对电商平台而言,直播可以为平台吸引新流量同时弥补线上购物体验感差的缺陷;对于有流量积累的网红而言,直播带货是其流量变现的重要途径。
 
  疫情期间,线下零售受阻,线上成为经济活动最主要的阵地,网红的直播间人气大增。
 
  “万物皆可播”催生出网络直播和MCN机构的“春天”。
 
  张强在杭州一家网红MCN机构工作,他告诉市界,疫情期间,他们行业甚至有逆势增长的趋势。这段时间,他们公司各账号的粉丝数和观看量增长了30%左右。
 
  李文供职于杭州某大型MCN机构,春节期间,他们的粉丝量、观看量也有明显提升。他向市界表示,疫情对于他们的影响更多集中在和厂商、品牌方的合作以及物流方面。
 
  隔离期间,员工隔离、物流及交通不畅,让李文公司的新品挑选遇到麻烦,目前合作的品牌方还是关系稳定的老客户。
 
  2月10日后,杭州市物流企业全面复工,电商和MCN机构的运转渐渐步入正轨。张强告诉市界,目前他们的工作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而且,复工至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身边已经出现了3—5家新成立的MCN机构。
 
  形象靓丽的主播、极具活力的网红经济,正在成为这座千年古城在数字经济时代除了西湖、灵隐寺等名胜古迹和梁祝、白蛇传的爱情传奇之外,留给外界的另一个强有力的符号。
 
  当疫情来临,数字经济还成为杭州“科技抗疫”的重要支撑力量。
 
  2月11日,杭州市率先整体推广使用健康码,实施市民和拟进入杭州人员的“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目前这一模式已推广到全国200多个城市。
 
  在数字产业发展基础上,杭州智能城市规划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聚焦于智慧安防、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三个方面给全国几个重点城市打分排名。在最终榜单中,杭州得分略低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
 
  去年9月底杭州刚刚上线的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也在疫情防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数字驾驶舱”免去了以往数字、信息层层上报的繁琐,能将各部门各层级的城市运行数据进行打通、融合、计算,实现横向贯通、纵向比较、在线监控和智能预警。
 
  如果出现来自重点疫区的车辆、人员等信息,“数字驾驶舱”会第一时间出现预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预警更加精准、快速的防疫。
 
  03
 
  一切都在复苏
 
  数字经济之外,制造业是杭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黑天鹅突然来临,它们经历了更严峻的考验。
 
  吉利汽车、万向集团、娃哈哈等都是杭州企业。目前,杭州市共有14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汽车等制造行业占比较大,这些行业中很多公司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制造业不同于互联网等行业,远程办公几乎不可能,员工不能到岗意味着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疫情之下,杭州市制造企业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招工难。
 
  杭州拥有大量外地劳动人口,根据百度迁徙数据,今年正月初七迁入杭州的人口规模仅是去年同天的五分之一。疫情影响下,虽然企业复工,但许多地方交通受阻,许多外地在杭务工人员不能按时返回。
 
  为了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杭州市政府开始协助企业包车接外地员工上岗。
 
  2月16日,从贵州直达杭州东站的G4138次列车是杭州定制的全国首趟复工人员免费专列。车上的乘客全部是贵州籍在杭工作人员,这些员工凭借杭州市“绿码”乘车复工。
 
  复工专列为不少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不过,它们仍面临着供应链上下游是否畅通、交通物流以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等诸多考验。
 
  杭州制造企业中很多涉及对外贸易。2018年,受宏观政策影响,杭州市进出口总额增速降为3.1%,前些年,这一数据曾以两位数速度增长。2019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因素刺激下,杭州市进出口总额实现6.7%的增长业绩。今年先是国内疫情影响,紧接着疫情又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扩散,无疑给这部分企业的业绩带来不小影响。
 
  2月19日后,杭州确诊病例就开始了零新增。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如何有效复工,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成为杭州工作的重点。
 
  民营经济多、第三产业占比重,是杭州经济的两大特征。2019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达到10172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高72.9%。民营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又是疫情之中受影响最大的类型。
 
  2003年非典,虽然对杭州全年经济运行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旅游、餐饮、会展等相关消费行业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第三季度。
 
  跟非典时期相比,杭州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比如旅游行业占GDP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16%左右降至2018年7%左右。如今,数字经济已是杭州的亮眼名片,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对杭州经济影响不大。
 
  今年的新冠肺炎已在全球流行,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加复杂、持久。为了减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杭州依托自身数字经济优势,展开了一系列“云签约”“云复工”“云融资”等保障复工的活动。
 
  在企业帮扶各方面,杭州出台“1+12”惠企政策,在坚决执行中央和省级政策之外,推出本市12条惠企政策,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房租、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统筹解决返工人员过渡性住宿、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等。
 
  这次疫情中,科技、数字经济成为杭州城市运转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经此一疫,杭州凭借扎实的数字产业和城市治理水平圈粉不少。就像“杭漂”李丹说的,“在杭州生活了十几年后,除了杭州,我哪也不想去。”
 
  疫情带来的寒冬终究是短暂的,危机面前的应对能力、治理水平才是一个城市长久发展的动力。
 
  三月的杭州城,一切都在渐渐复苏。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