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疫情人传人的性质,人与人之间的肢体接触已成为潜在的病毒感染渠道之一。这一背景下,全球多个国家在商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纷纷推行“无接触”产品和服务,包括体温测量、快递运送、电子支付业务等,以应对这一席卷全球的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3月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新冠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口鼻传播。并且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该病毒在一般表面上(包括现金、门把手、扶手栏杆等)可能存活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
据实时统计,截至目前,新冠疫情全球死亡人数已超两万,感染人数47万多(近48万)。
美国的盖洛普(Gallup)民调公司于3月13日至16日对美国人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人们认为疫情爆发以来感受到的最大改变就是避免大型集会和外出、旅行限制,60%的人表示自己会有意地远离他人,即避免与人接触。
同期,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民调也显示,47%的人表示为了避免与人接触已取消原定社交计划。
无接触支付减少病毒传播,或常态化发展
咨询公司A.T.于201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约3%的银行卡是“无接触支付”卡,英国约为64%,韩国则高达96%。而据中新社北京2019年10月21日消息,截至2018年末,中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超八成,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也超过了七成,这一比例的主要贡献者则为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这一悬殊差异是否会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在未来逐渐缩小呢?对此,英美国家已初露苗头。
据英国《独立报》25日报道和美国有线电视网(CNN)24日伦敦报道,随着新冠病毒迅速扩散,英国首相3月24日下达三周封锁令后,超市、药房、便利店等零售商们正在采取措施以减少商店购物者及工作人员的肢体接触,并提升“无接触支付”限额。
英国零售支付政策负责人安德鲁·克雷根(AndrewCreg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上一次将‘无接触支付’金额上限提升至30英镑(约合人民币253元)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实施,但鉴于我们目前面临的特殊情况,这个新的45英镑(约合人民币379元)上限将从下周开始生效。”
目前英美国家的主要无接触支付方式有,苹果支付(ApplePay),三星支付(SamsungPay),谷歌支付(GooglePay),即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在商店付款的“即按即付(tap-and-go)”交易;还可以使用带有NFC芯片的信用卡,无需手动在POS机输入密码或安全码,读卡后即可付款。
钟情信用卡的美国人或许也将借此契机迎接电子钱包和无接触支付的方式。
CreditCards.com网站2018年8月的一项研究发现,信用卡(或其他种类银行卡)比纸币或硬币携带的病毒更多。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3月18日发表评论分析,疫情影响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或许会让美国人重新考虑是否采取“无接触支付”方式。“无接触”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在销售点终端上刷卡进行付款,减少刷卡人和外界接触,并成为“芯片配合安全码(chip-and-pin)”的更快、更安全的替代方式。
而这种安全不仅指防控疫情方面的安全。“无接触”卡嵌入有近场通信天线,可用于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近距离支付。该卡创建的动态密码或代码对于每次单独的交易都是独一无二的。数字钱包使用身份验证,采用跟踪记录和数据加密以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EMV指的是Europay、Mastercard和Visa,是用于芯片卡和验证该卡交易技术的全球标准
信用卡和借记卡发行商,数字卡服务平台Ondot的首席执行官VaduvurBharghavan认为,此次疫情很可能成为(支付方式改变的)转折点。
移动机器人赋能抗疫,智慧科技行业新商机
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股市动荡,工商业接连受损,而中国的一家名为“真机智能”的机器人制造商携“小黄马”等机器人于这段倡导“避免人与人接触交叉感染”和“保持安全距离”的特殊时期,在赋能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其智能制造业务也实现战略升级,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新商机。
真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智勇表示,现役机器人已通过远程升级为具有抗疫属性的机器人,同时也专程运抵一批机器人到重灾区武汉,通过异地部署保证疫区无人服务正常运转。
普华资本董事长曹国熊认为:“此次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给部分纯TOC线下行业带来的是‘危’,但对于智慧科技类行业却是‘机’”。刘志勇也表示,与航空公司、酒店等其他行业面临的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危机不同,他们公司的订单自疫情爆发以来“已增长两倍”。
及膝高的六轮“小黄马”负载能力为40公斤,最大速度可达每小时10公里,可通过手机应用软件远程操控,是真机的旗舰机型。据美联社20日报道,疫情爆发以来,“小黄马”和该公司其他型号的机器人被大量用于满足零售业、医院、商场、公寓住宅等领域的服务需求,如“最后一公里”快递投送和商场巡逻查漏口罩佩戴等。
刘志勇告诉美联社,“这场疫情让大家意识到人类血肉之躯的不堪一击”,“机器人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并提供令人信赖的服务”,发展至今,人们对机器人的信任程度“已显著提高”。
据报道,这家中国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之一,由前阿里巴巴“瓦利超级大脑”项目负责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系(ETH)博士休学生刘志勇于2016年创办,在北京中关村大学区进行研发,并于本月入选“中关村首批抗击疫情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
刘志勇向美联社透露,该公司在租金等方面皆得到中国政府的官方支持,其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包括研究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主导航在内的技术。
中国政府在科技方面首要目标之一则是发展用于工厂和消费行业的机器人。据创业邦网站发文,作为移动机器人技术赋能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真机智能从大年初二开始,便加紧部署,将小黄马无人配送机器人、青翼蝠巡控机器人、青道夫清洁机器人三款移动机器人设备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分别应用在无人配送、巡逻和清洁等工作中。
「小黄马」「青道夫」「青翼蝠」图源:真机智能
其中,单台“小黄马”每天可完成40单的物资配送任务;单台“青翼蝠”每天可工作12小时,循环宣讲抗疫相关知识500余次,并通过计算机视觉实现未戴口罩行人的检测和提醒;单台“清道夫”每日清洁里程超10000平方米,并且可实现空气和地面的联合管控。
机器人助力卫生安全,民间发展未来可期
一月下旬,湖北省及外省的多个城市实行封锁令,共计六千多万人口与外界隔离,数亿人隔离在家,这一情况使得对电商的需求猛增。
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苏宁易购集团已使用“小黄马”将食物和其他必需品运送给家庭。
上海太古汇等购物中心也在使用真机的机器人进行巡逻,及时发现面部裸露的顾客并提醒他们佩戴口罩,同时为顾客提供洗手液并播放防疫相关信息的广播。
春节停工结束后,刘志勇及其团队于一月底复工,到3月10日,团队所有员工50余名(80%为技术员工)已返京开展正常工作。他3月20日告诉美联社,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六周内生产90台机器人,同时加强对紫外线消毒和其他卫生相关的研究。
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刘志勇表示,除了在抗疫一线舞台上的表演,“海外最后一公里配送”是真机智能今年重点发力的方向,因为“无人配送机器人在海外的商业价值是可以直接验证的,急需大规模推广。以人力紧缺的发达国家为例,平均一单配送需要2到3美元左右,远超国内的配送成本”,因此这一重点计划在当下拥有巨大的推动力和推广价值。
截至目前,真机智能的产品已更新到第五代,服务于90多家客户,其中包括国内外电商、快递、地产等公司集团。其去年一年内,机器人总运营里程超20万公里,中断率低于千分之一。
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包括年轻起步公司和世界零售巨头在内的六家公司提供的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也同样令人瞩目。
2014年成立的Starship和Teleretail,2017年成立的Kiwi和Robomart,以及零售巨头亚马逊的AmazonScout,物流巨头联邦快递的Samedaybot,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普及率来看都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初步在美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城市办公楼、工业园区等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