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健康 >

秋天护肺 最紧要“莫愁”

2023-08-02 22:56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与忧愁,犹如影之随形,似有某种天然的关联,常令人挥之不去。

  我国文学史上“悲秋”之祖楚人宋玉在其名作《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首次借描写萧瑟秋景抒发孤零悲伤之情。

  而“悲秋”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还有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杜甫因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常年在他乡漂泊而“悲秋”,马致远则因“断肠人在天涯”而犯愁。这种情绪之所以如此强烈,现实生活的遭遇是内因,秋天独特的景象则是外因。

  忧愁太过,首先就伤了肺

  从文字上讲,“秋”与“愁”有着紧密的关系,“愁”字本身就由“秋”和“心”合成。《说文解字》说:“愁,忧也。从心,秋声。”“愁”字既是一个形声字,也是一个会意字。有学者认为,“愁”字的本义是人们担忧秋天农作物的收成如何。而“秋”字也可直接解释为“愁”。《礼记》云:“西方曰秋,秋者,愁也。”这种解释显然是源于传统中医的“天人合一”理念。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西方生燥,……在藏(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西方生燥”,秋天的气候特点正是燥,所以西方和秋天相应。“在志为忧”,忧即愁,所以秋天又与“愁”相应。

  然而,从养生的角度讲,秋天最伤身的正是忧愁。《黄帝内经》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又说:“忧伤肺。”

  四时气候变化均能影响人的情绪,春夏喜怒无常,秋冬忧恐过度,均严重伤身。具体在秋天,如情绪抑郁,忧愁太过,首先就伤了肺。

  防“悲秋”

  4点养生之道

  1.“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的作息,宜早睡早起,不要太晚入睡。

  2.“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情绪要保持宁静,不要急躁。秋气肃杀,万物易伤,人不能助长这种肃杀之气,神志安宁才能避免“秋刑”。

  3.“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要顺应秋天的“收敛”,精神向内,专气致柔。

  4.“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情绪上尽量不要受外界事物影响,这样就能使肺气清爽了。

  另外,《黄帝内经》还提出“喜胜忧”,从五行生克的角度论秋天的养生之道。

  喜属火,忧属金,因火克金,所以喜悦能战胜忧愁,故秋天要常怀喜悦之心,多做开心之事。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