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热水除了可能烫伤舌头,水温超过60度会增加食道癌风险,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咖啡或者其他热饮。热饮影响患癌几率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但有证据表明细胞受损可能是一大因素。食道黏膜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破损、溃疡等机械损伤,虽然黏膜上皮有自动修复功能,轻微损伤可以自愈。但如果长期反复地受损,来不及修复又再次烫伤,就可能诱发癌变。一项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的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平常有烫食习惯的人,罹患食管癌的可能提高了3倍。
另一项在伊朗的5万人的十年跟踪调查则发现,那些每天饮用少于700毫升茶水(约两杯的量)的被试者,如果饮用温度在60摄氏度以上,患上食道癌的风险就会比那些饮用稍凉一点茶水的被试者高出近一倍。该地区此前已经有对茶文化跟食道癌高发相关性的研究,且当地人较少吸烟和饮酒,可以减少其他干扰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则把超过65摄氏度的热饮,归入2A类致癌物。所以如果你有喝滚烫饮品的习惯,最好还是先放凉一点再喝。如果不小心烫伤了,可以喝点凉的进行物理降温,但避免冰水过度刺激。一般来说一两天就能恢复,如果症状持续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酷暑喝冰水会导致休克?
随着反常的热浪席卷美加,白天气温高达四十几度,外国网友也在脸书上疯转一张热帖。帖子内容说的是一个网友在华氏100度(约为摄氏38度)的天气里干了很多体力活,然后猛灌了冰水解暑,随后就休克晕倒了。
帖子给出的理由是冰水会让胃部血液温度降低,继而身体会将其他部位的温热血液输送到胃里,就会导致休克。但医疗专家指出,喝冰水导致人体休克的时间极为罕见,很可能是合并出现了脱水、中暑、低血糖,甚至隐匿的健康问题。
休克是由于血流量突然下降导致的危险状况,意味着细胞和器官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些本来是由循环系统输送的。根据梅奥诊所的指南,身体可能因为多种状况而休克,包括外伤、失血、过敏、中暑等。如果那个网友一开始就处于极度脱水状态,在喝下冰水后,身体可能会通过收缩胃周围的血管把血液输送到核心器官,大脑就可能接受不到足够的血液,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简而言之他是因为脱水晕倒的,跟喝冰水还是喝热水没有关系。
中暑是炎热引起的严重健康问题,当体温升高过快,人体失去排汗能力,机体就不能再自主降温。中暑处置不当可能导致大脑等重要器官受损甚至死亡。这种情况还让喝热水自主排汗降温显然是行不通的。专家建议的处置方法是把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并迅速降温,浸泡在冰水里就是其中一个降低体温的好办法。
目前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支持饮用热水比温水或者冰水对健康更有益,只要喝到足够的水,给身体补充水分都差不多。早前有研究表明,身体脱水对活力、自尊相关情感、短期记忆和注意力都有负面影响。而进行补水之后,则能缓解身体疲劳,改善被试者情绪,提升短期记忆、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有人习惯早起先喝一大杯热水,感觉有助于清肠胃。但到底是因为水温让胃肠道更放松,还是水分本身有助于肠道蠕动,很难断定。也有人觉得喝热水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可能是因为喝水时的蒸汽进入了鼻腔,稍微缓解了鼻窦充血状况,因此会让你感觉舒服一点。
酷暑户外徒步露营的补水指南
疫情之后野餐露营很流行,徒步旅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是在夏季徒步,高温天气会让人们出汗更多,身体流失更多的水分,不及时补水就会有脱水的风险。2020年亚利桑那大学做了个小型研究,追踪了徒步者在高温天气(华氏105度,约等于40.5摄氏度)和温和天气(华氏68度,等于20摄氏度)各自的情况,发现在炎热天气下徒步者消耗更大也需要更多的水。该研究还引用了一项关于大峡谷中热相关疾病的研究数据,指出在大峡谷国家公园接受治疗的人里有四分之一是因为体液失衡脱水造成的,而不仅仅是暴露在高温中。
这项新研究试图准确了解身体对热应激的反应,特别是水合水平、核心温度和汗液流失,希望能为户外徒步者提供更好的干预的指导。
研究人员指出,跟温和天气相比,高温天气下被试者的运动表现降低了11%,有氧能力降低了7%,增加了19%的消耗率,身体核心温度也升高了。徒步速度放缓也让被试者更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天气下。
水分流失会对身体产生直观的影响:水分流失0.5%,会增加心脏负荷。水分流失1%,会降低有氧适能。水分流失3%,会降低肌肉耐力。水分流失4%,会降低肌肉力量,降低精细运动能力,导致热痉挛。水分流失5%,会热衰竭、痉挛、疲劳,降低意识能力。水分流失6%,则会体力枯竭、中暑甚至昏迷。
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徒步一小时流汗可能高达60盎司,相当于体重150磅的男性的4%水分。因此,研究人员也建议根据自己平时徒步消耗合理估算需要携带的饮用水。如果徒步前后的体重差,大于徒步前的体重乘以0.01,那么你在徒步时携带的水就不够,需要喝更多的水。除此之外,出门前先喝点水也很重要,并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也会导致更容易脱水。
总而言之,炎炎夏日要多喝水,但不要喝会烫伤自己的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