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近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明确①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②离异不得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③拒绝“丧偶式育儿”;④必要时国家可干预家庭教育等。(1月25日 《人民日报》)
家庭教育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该草案涉及家庭暴力、留守儿童教育、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等多个议题,提请审议既是将家庭教育规范化的进步之举,也为子女维护个人权益提供了“铠甲”。但“铠甲”还不够硬,且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在给予子女关怀的同时,社会各界也要适当给予家长以关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立法则是“新手老师”们持证上岗的必要课程。根据《人民法院报》发起的微博投票,参与网友中约80 %的人认为身边“丧偶式育儿”现象很普遍。从重男轻女妈妈呛死亲生女儿,到通辽5岁女童因尿湿裤子被父亲虐打致死,家庭暴力始终是子女成长环境中的重要隐患。草案明确指出:“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并提出“亲自养育,加强亲自陪伴”等方式方法。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这些条例从法律层面告知家长一名合格父母的基本标准,也为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提供了基本保障,其进步性必要肯定。
但“铠甲”还未完全制成,草案现有内容并不能较好解答社会困惑。比如,家庭暴力该如何界定?“暴力”本身是一个模糊的词汇,小打小骂是否是暴力?如果拳脚相加是暴力,那么“只看手机不顾娃”这类冷暴力又该如何解决?此外,草案虽提出了对“不合格”父母的惩治方案,但限于个人能力与血缘、情感联系,能够主动举报父母的孩子只占少数,多数“不合格”父母还得靠自律。网友们普遍讨论的还有育儿时间问题,“一边996一边让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一网友的质疑折射出父母的无奈。
家庭教育面前,父母不该是完全被动的,推进家庭教育有序进行,不可忽视家长关怀。996只是切口,其背后是巨大工作压力与子女陪伴之间的矛盾。工作需要时间,陪伴子女也需要时间,家长何以分身?一些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而选择外出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如果呆在孩子身边就能赚钱养家,又有多少家长忍心让孩子留守?同理可推及将养育责任推给一方“丧偶式育儿”,“能养不养”的“丧偶式”要抵制,但“欲养难养”的被动“丧偶式”也得体谅。父母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爱难以量化成文,给家长点喘息的空间也未尝不可。
写在纸上的条例非此即彼,但落实到实践中就难以操作。家庭教育法草案的出现,已经说明国家和社会对家庭教育愈渐重视。以关怀子女为出发点,实践中不忘体谅父母的难处,准则步步细化,“铠甲”才会越来越坚实,家庭教育才会越来越好。“为家庭教育立法”,无疑是必要务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