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3日讯 今天,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和全国政协委员、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共同探讨解决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难题。
唐江澎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学管理者,面对“五个管理”难题,要坚守对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在管理上坚持分级负责;要明确有限目标,有耐心地、一步步地将难题解决;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有效地化解问题。
张志勇表示,“五个管理看似切入点小,其实撬动的是整个教育的变革”。他提出四点建议供中小学校参考: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回归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二是建立科学思维,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要转到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轨道上来。三是建立主体思维,千方百计调动教育权益相关方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四是建立系统思维,统筹校内、校外教育的关系,统筹课堂、课外学习的关系,统筹必修学习、个别差异的关系,统筹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关系,统筹巩固性学习、深化拓展性学习的关系。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形成育人合力,“五个管理”难题才能得到解决,教育生态才能良性循环。张志勇认为,人类社会正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域教育时代,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教育的崛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的边界正在被解构。我们必须让各个轨道的教育都能发挥出优势,防止“内耗化”。同时,我们要加快推进全域教育时代新公共教育体系的建设;重构学校公共教育体系;建立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社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最后,“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公共教育服务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全域教育时代教育领导者的角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