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为它事关一个国家,事关每一个家庭的前途和未来的重要性,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它的“一言一行”随时都会引起人们的热议。而在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一般有教育质量、应试教育、教育腐败、教育公平等等这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应该是应试教育问题。
说到应试教育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应试教育就是以应考的要求去学习,而不是以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社会的发展需要去学习。并且由于招生的有限性,形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压力现象。进而在这种压力面前,出现了“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决心和拼搏的公众行为。为此,有知识,也基本上有能力的现代父母们从幼儿园(有的甚至从胎教就已经开始了)到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无不使尽浑身解数去“百舸争流”的力争上游。
力争上游,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应该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是很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由于它的偏执性和过度性而走向了事物的反面。
说它偏执性,是因为它奉行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学什么。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生存素质、人文美育素质等这些非常重要的做人素质却被搁置一边。直接导致“问题学生”和学校“霸凌、斗殴” 事件等不良现象频频出现。
说它过度性,是因为人们为了孩子取得好的成绩,为了孩子成为优秀,不顾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成长的规律,任意地加大学习的内容,加大学习的难度。孩子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上不完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父母们以大欺小地剥夺了孩子们快乐幸福生活的权利,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就是我们人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全社会都反对的应试教育。
既然对应试教育人人都持反对的态度,为什么却又屡禁不止?细究起来,问题就不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它涉及到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本人在“一意孤行,究竟是谁绑架了你”这篇文章中作了比较全面深刻的分析。
在这篇文中章里,本人认为应试教育的问题不仅有学校、教师、教育的原因,也有家长、社会和地方政府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这个民族那种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状元情结,是我们的这种人才观、价值观使然。由这种情结和这种人才观、价值观生成的社会舆情从深层次上制约着我们这个民族教育的走向,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的存在。
因此,素质教育改革绝不能只盯着教育、学校和教师,要从民族的教育观念转变上来考虑问题。
这个思想观念问题题不解决,素质教育的落实不是一句空话,也是收效甚微。现实对我的这个观点应该是做了很好的回答,很充分地证实。
查一查,教育上的这禁止,那严禁的禁令究竟有多少,有多具体,多细致。大家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从学生的作业量、作业时间和各种培训班的管控限制等角度发出的各种通知文件,从上到下不说是多如牛毛,但也是够“丰富”的了。可事到如今,这个问题到底解决了多少,大家心里应该也是很清楚的。
你有政策,他有对策。你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他就进入培训班。你控制学生培训班,他就办可以带家属的成人培训班,你不准线下办,他就线上办。你控制作业量,他就自我加压购买各种学习资料......
2019年的一篇网上报道“南京家长已疯”,把这种应试教育的改革与家长们的期望相左的实际情况非常清楚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面对这样一种现实,你是根本不可能靠一纸禁令就可以一下子解决问题的。这需要从思想观念转化地深处着手,而这种转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是因为思想观念这个“上层建筑”(思想意识)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之上的。要转变现在的这种行为,必须先转变这种观念,要转变这种观念,必先转变这种的生产关系。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绝对没有一蹴而就的可能。所以,笔者认为在这里教育有必要“让子弹去飞一会”。而且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它都还要去继续飞一会。
让子弹去飞一会,并不是要让应试教育的那种“偏执和过度”的行为任其继续发展而不管。只是在问题还不可能一下子得到根本解决的时候,暂时承认允许这种“百舸争流,力争上游”的现象存在。其实话说回来,这种“力争上游”的现象并不是没一点可取之处。虽然由于它的“偏执”和“过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但它的这种投入也客观地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人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文化素养的提升(当然这不会是“让子弹去飞一会”的理由)。
让子弹去飞一会,也绝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要更加积极努力,更加科学精准的用功。改变单纯依靠“禁令”来阻止的只堵不疏的做法,从而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这“更加积极努力”,就是要一方面继续加强管理,严格按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从学生身心、生理的成长发育的需要调控安排好他们的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一方面教师、学校、教育、家长社会要形成共识,要形成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合力。
这“更加科学精准的用功”,就是要从根子上,源头上和当下的过程里寻找问题存在的关键点去精准施策,以釜底抽薪的智慧和魄力,彻底消除当前这种应试教育的“偏执和过度”的行为。诸如淡化分数意识、状元情结;改革招生制度;改变当前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要的“倒挂现象”(这一点我在“七万硕士跑外卖,不是需求疲软,而是供需失衡”做了分析阐述:一个是不超过20%的市场需求既白领,一年却供给了近一千万的大学生、硕士生的人才数量。一个是超过80%的市场需求即蓝领,一年却只供应了一百三十万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员学生的人才数量);改变劳工同酬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人们之所以有当前这种教育观念和行为,这是一个很大,带有根源性的因素。有一个好的文凭,就能进入好的单位,不仅工资高,而且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也很好。而没有一个好的文凭进不到好的单位,不仅工资低,而且社会保障和福利也很差,甚至没有。这种生产关系必须改变,工资的多少应该以劳动贡献来确定,社会保障福利应该覆盖全社会,决不能只是少数人。这样让人人都有安全感,都有获得感,生活得都有尊严。这样就会向“观念”,并由观念向“行为”一路传递积极的信号,自然的就会淡化冷切当前这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教育过热现象。
等到这个时候,等到我们做足这些功夫的时候,应试教育的这个“飞行的子弹”就会自然落体,结束它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