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少人都关注着小米造车的一举一动,但8月14日雷军在那场长达3个小时的 “成长”年度演讲中几乎对这一重大战略只字未提,几乎同时发生的百度放弃造车消息,更是让小米造车的前景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
不过,十天之后似乎峰回路转。
8月24日,根据路透社报道称,小米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生产电动汽车的消息,这意味着小米一直强调的2024年量产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事实上,在这一消息出现之前,小米汽车就有了不少动作。
几天前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和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胡峥楠等人在新疆为新车做路试的图片就已经传遍整个社交媒体,同时包括“xiaomiev.com”网站域名被曝光、工厂招人的消息也都侧面印证了小米造车开始加速。
拿下造车资质意味着小米终于能真正的坐上牌桌参与这场竞争。
只不过现在和雷军宣布造车那时候的新能源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
如今的国内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几乎已经是堪比手机行业的超级红海,小米曾经是智能手机市场的搅局者,这一次不知道小米电动车是否还能担得住这一角色。
两年半的“纸上谈兵”
自2021年3月官宣造车,至今已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不论市场上有多少声音和行业变化,小米似乎都不为所动,始终对造车一事保持着高度的神秘氛围。
一方面这当然有商业保密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没有获得资质的情况下,即便产品设计的再好也无法进入量产,过于高调反而可能误事。
此前,行业普遍认为小米或将承接北京宝沃的造车资质,但今年6月,北京宝沃汽车自行申请注销汽车生产资质,意味着小米无法从宝沃直接获得资质方面的合作。
同时在寻求造车资质这件事上,也不止小米一家,之前同样高调宣布造车百度始终也没能获得造车资质。
在宣布造车之初,小米不仅表示要投入100亿资金同时直接给出了在2024年量产上市的目标,然而由于担心产能过剩和行业需求放缓,相关部门在批准企业新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时一直持谨慎态度。
根据路透社6月的报道,特斯拉早前试图扩建上海工厂的计划尚未获得批准。同时也有业内消息人士表示,美国豪华电动车制造商Lucid Group希望在中国生产汽车,但被告知可能性很低。
根据《金融时报》8月初的说法,百度最终放弃通过集度自己造车也与始终拿不到资质有关,最终选择退后一步,与吉利控股集团联手打造了一个新的品牌“极越”,百度和集度以“技术合伙”的方式,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文心一言等AI技术能力赋能极越。
而小米是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企业,可以说跨过一大门槛。
不过国内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需要“双资质”,小米距离正式量产还要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批准,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工信部目前尚未披露小米汽车相关的信息,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即便有媒体前去向小米求证,对方依然选择沉默,毕竟在尘埃落定让生产线真正开动起来之前,一切可能带来变数的事情都需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