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新闻 >

为包括大熊猫在内的野生动物创造更多“绿地”

2021-03-13 17:16

  身穿迷彩服,脚踩解放鞋,一大早,50多岁的藏族汉子杨长清背着行囊穿行在九寨沟的茂密森林中。杨长清是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甲勿池保护站的巡山员,该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这里生活着20多只野生大熊猫。

  据调查,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四川是大熊猫故乡,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在阿坝州,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40.6万公顷,野生大熊猫348只。

  行走间,杨长清瞥见一块大熊猫粪便,他蹲下身,拿出卡尺测量长度、宽度,把数据记在本子上后,再小心翼翼把粪便装入随身携带的小袋子,“熊猫粪便是‘宝贝’,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就能知道它的身体情况、生活状态。”杨长清说。除了记录野生大熊猫在林中的“痕迹”,杨长清日常还要深入森林腹地安放红外相机,排查区域内盗猎、盗伐等不法行为。

  随着种群数量扩大,野生大熊猫开始较为频繁地现身红外相机镜头。长期与大熊猫“打交道”,杨长清对大熊猫感情渐深,他手机里存着一段珍贵影像:一只圆滚滚的成年大熊猫扭着身体走到一棵树前,抬起屁股,在树干上来回摩擦。杨长清说,这是成年大熊猫标记各自领地范围的行为,“这不是它第一次‘出镜’了,从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1月中旬,我们好几次拍到了它。”杨长清笑着说。

  “大熊猫经常‘出镜’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体现了多年来的保护成果。”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莫劲雁说,在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影像中,还有一些特别经典的图片资料,例如大熊猫觅食、筑巢以及与幼仔结伴而行的画面,“这些素材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提供了宝贵的一手素材。”

  “野生大熊猫的研究保护是项体力活,山路一走就是30多公里,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从事野外调查16年的阿坝州汶川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阳华说,“但这又是项技术活,要填写生境调查表、竹类调查表、粪便采集表、样线调查表、样点调查表等各类表格,为研究大熊猫生存环境提供基础材料。”

  当前,除了日常巡护和监测,实施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等生态工程也是保护大熊猫生存、繁育的重要措施。2016年以来,阿坝州实施大熊猫及珍稀动物栖息地修复项目10个,总投资18356万元人民币,共计恢复植被51186.35亩,生境保育62895亩。如今,这些栖息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巡山时,我们还经常撞见扭角羚、川金丝猴、白唇鹿、四川梅花鹿、林麝等珍稀野生动物。”阳华说。

  目前,已调离野外巡视岗位的阳华正着手育林工作。据他介绍,为扩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2018年以来,汶川县在三江镇、水磨镇、漩口镇、绵虒镇雇佣上万名老百姓栽种了2万多亩方竹。阳华称,今年要再造6000余亩方竹林,为包括大熊猫在内的野生动物创造更多“绿地”。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