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新闻 >

没有足够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欧洲该如何度

2022-09-27 21:16

凛冬将至,对于欧洲来说,一个严峻的问题已摆在眼前——没有足够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欧洲该如何度过今年冬天?

作为欧洲能源的主要供应国之一,欧盟45%的天然气、约三分之一的石油都来自俄罗斯。如今,为了响应西方内部制裁俄罗斯的“政治正确”,欧盟已先后对俄实施了数轮制裁,包括俄能源,这直接加剧了欧洲本就严峻的能源危机。

 

为此,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在法国,数千名抗议者走上街头,要求取消对俄制裁并退出北约、欧盟,还要求马克龙辞职;

在奥地利,全国各地超3万名抗议者举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台应对挑战与能源危机的措施;

在捷克,更是有7万多名抗议者走上街头,抗议捷克政府跟随欧盟、北约对俄实施制裁,要求政府出台具体措施应对能源危机。

26日这天,德国北部城市卢布明也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名抗议者举行示威活动,反对柏林的对俄制裁与能源政策,并喊出了——“开放‘北溪2’天然气管道,这样德国才能有未来”的口号,要求德国政府立即结束对俄能源的制裁措施。

要注意,之所以德国各地的抗议者,选择在卢布明举行抗议活动,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方面,卢布明是“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终点,起点在俄罗斯,全长1224公里,于去年9月铺设完成,预计每年可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只要启动该管道,德国、乃至欧洲的能源危机都将得到有效缓解。

 

但由于制裁,德国暂停了该管道,再加上“北溪1”天然气管道因故障,目前处于全面停气状态,令德国的“气荒”危机日益严峻。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欧洲已经开启入冬模式了,而德国北部地区日前也迎来了第一场雪,虽然不大,但却加剧了民众对“没有天然气的冬天”的担忧与焦虑。

然而,欧洲这才刚准备入冬,各国便抗议不断,要是再过一个月,冬季来临,那欧洲没准会迎来更大规模的抗议浪潮。

眼看欧洲能源告急,民众抗议不断,不愿放弃对俄制裁的欧盟与法德等国,不得不出台一系列限电、节能措施,并四处求助,寻求俄能源的替代品。

在这一过程中,便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事。

第一件,德国总理带队出访中东,签下重要能源协议。

24日开始,德国总理朔尔茨、副总理哈贝克与一众商界代表正式开启了为期2天的中东之行,期间将依次访问沙特、阿联酋与卡塔尔三国,商讨能源供应方面的合作。

德国总理朔尔茨

在沙特,朔尔茨与沙特王储举行了会谈,并在会后表示,希望深化两国间的能源伙伴关系,强调这一关系应超越石油等化石燃料,而延伸到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但朔尔茨并未提及,德沙两国是否达成了能源供应协议,而从朔尔茨“希望深化两国能源伙伴关系”来看,能源供应一事估计还有分歧。

毕竟,无事不登三宝殿,朔尔茨这是抱着明显目的来的,沙特并不见得会帮这个忙。

在卡塔尔,朔尔茨也与该国元首塔米姆、能源大臣卡比举行了会晤,重点磋商了德国向卡塔尔进口更多天然气一事,但由于双方在合同期限、天然气价格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并未达成协议。

要知道,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产量和出口量也长期位居世界前列,被德国视为有望“替代俄天然气”的对象。但如今,双方因没能达成协议,令德国方面倍感担忧。

不过,与朔尔茨随行的商务代表团却认为,德卡两国仍有希望达成能源供应协议。

 

事实上,就目前局势来看,双方的主要分歧,应该是在天然气价格上,如今全球能源价格飙升,而作为天然气主要出口国,卡塔尔给德国的价格必然不低,这令德国难以接受。在此基础上,如果以高价格、签订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德国就更不愿意了。

因此,如何商讨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将是德卡两国代表接下来的磋商重点。

然而,相比在沙特、卡塔尔的“气馁”,朔尔茨倒是在阿联酋有了新收获。

25日,阿联酋总统阿勒纳哈与朔尔茨会晤后,二人签署了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协议。

随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与德国大型能源公司:莱茵集团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输送合同,预计在今年底,向德国出口第一批液化天然气,并在2023年为德国预留额外的运输量。

并且,阿联酋还将向德国出口低碳氨和柴油燃料,并预计到2030年向德国提供高达1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

很显然,与阿联酋签署的重要能源协议,确实令朔尔茨“不虚此行”。

 

但也不可否认,由于阿联酋同意向德提供的液化天然气量并不大,且液化、运输成本较高,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国的能源危机。

简单点说,阿联酋的伸出援手,确实能帮助德国,但帮助不大。朔尔茨“寻求能源”的道路,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第二件事,还没与德国签协议的卡塔尔,先和法国签了协议。

25日,卡塔尔与法国能源公司道达尔签署了关于增产液化天然气的合同,其中道达尔出资15亿美元,获得约9.4%的权益。

原来,卡塔尔计划扩建“北方天然气田”南段,并拿出该项目25%的权益,给予海外合作方,而出资15亿美元的法国道达尔公司,便获得了其中的9.4%,其余参与者为来自美国、意大利以及欧洲的能源公司。

该协议的签署,虽然无法让法国立即拿到天然气,但却能让法国在未来,长期获得稳定的天然气。

不过,从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角度来看,法国当前的能源危机还是很严峻。

为此,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接下来将开始建造海上风电场,同时启动核电站,令法国能源更“多元化”。

英国首相特拉斯

第三件事,英国选择了向美国求助。

目前,英国正打算与美国签署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并已经组建一个工作组,准备前往华盛顿展开磋商。

但问题是,液化天然气成本高,还得从美国漂洋过海运到英国,价格注定是不菲的,美国势必会趁此机会再次对英国“敲竹杠”。毕竟,类似的事,美国也不是没干过。

此外,25日,英国政府宣布,由于需要增加国内能源产量,将取消英格兰地区的“水力压裂采气”禁令,力求最快在6个月内获得天然气。

据悉,由于水力压裂技术存在引发地震的风险,一直饱受争议与批评,如今英国取消禁令,并向美国求购昂贵天然气,可见英国能源危机之严峻。

对此,且谈3点粗浅看法吧。

1,欧洲民众或许要失望了,从英法德四处求助、发掘国内能源等情况来看,显然没有取消对俄制裁、恢复大量进口俄能源的打算,这没准会进一步引发民众抗议。

 

2,俄罗斯可能也要失望了,英法德等国不愿取消对俄制裁,很可能令俄能源失去欧洲市场,这对欧洲来说是能源危机加剧,但对俄罗斯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尤其是斥资数十亿美元打造的“北溪2”管道,很可能被长期搁置。

3,如果说,寒冬还没到来,是欧洲拒绝对俄让步的前提;那么寒冬来临之后,还没储存到足够能源的英法德等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危机与打击。

因此,如今俄欧在能源问题上的对峙越是持续,“双输”的局面就越是明显,而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美国正在一旁看热闹,并随时准备向欧洲兜售高价天然气和页岩油,以赚得盆满钵满。

眼下,欧洲显然已开始入冬,究竟何去何从,英法德确实得早做打算了。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