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新等人在期刊《交通标准化》上发了篇论文,《高速公路驾驶员夜间识别距离研究》。
里面有个数据:夜间的交通事故率比白天高1到1.5倍,事故死亡率是白天的2.5倍。
所以说,晚上开高速还是比较危险的,有的新手朋友白天高速开的多,但是晚上一上高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各种情况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晚上和白天的高速到底有哪些区别?这些都是不要钱的干货,点个赞支持我一下,不过分吧?
视线更差
第1个区别,晚上开高速,我们的视线会更差。李安祺等人在期刊《汽车实用技术》上面发了篇论文的,《夜间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里面有说:在驾驶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都是由视力获取的,在0.1至1000lux(勒克斯)的照度范围内,照度与视力是呈线性关系的。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的视力只能达到白天的……你猜多少?3%到5%。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正确使用灯光就显得很重要了。尤其是远光灯,可以让我们更早看清楚前面的情况。
比如说路面上有没有异物、前面有没有没开灯的车子等等。
南京林业大学张和鹏有篇硕士论文,《高速公路行车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上面有个数据:夜间开车使用远光灯,可以在70.4m就认知到对比度为88%的视标。如果使用近光灯,要在43.3m才能认知到对比度为88%的视标。
这2者相差有27m,差不多是6台车左右的距离了,还是比较夸张的。
再来一点讲,就是有点像近视的,戴了眼镜和没戴眼镜,就是看清楚不清楚的区别。
所以说,晚上跑高速能用远光灯的路段,其实都是建议使用远光灯的,可以比近光灯更早发现情况。
当然了,如果跟在别人的车子后面,比较近,或者对面有来车,还是要切回近光灯的,影响了别人就是影响自己安全,千万注意。
眩光干扰更多
第2个区别,就是晚上开高速的眩光干扰会更多。
重庆大学刘锡成有篇硕士论文的,《眩光对夜间驾车视觉工作影响研究》,上面有个数据:日落前,光照强度是1000lux;日落50分钟后,照度会下降到11lux。
这个论文里面记载的一项实验是这么说:背景亮度越低,碰到眩光后,我们的眼睛视功能的恢复速度就越慢。
说人话,黑乎乎的环境,来了个远光灯,突然「呱」来一下,我们眼睛要适应很久才适应得回来的。
如果喜欢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了,闪光弹来一下,屏幕全白了,等你看的清楚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没了,是不是?
如果是白天,本身背景亮度就很高,眩光对我们的干扰,其实是不会有那么大的。
如果我们在高速上面被后面的远光灯影响了,其实是可以把车内的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打开的。
内部后视镜下面,一般都是有一个小拨片的,拨一下就能切换到暗色玻璃或者是折射,碰到眩光也没那么刺眼了。
再高级点的、贵的车子,防眩目还是自动的了,受到强光照射就会自动改变玻璃颜色。不少车型连外后视镜也有防眩目功能,只要把开关打开就可以了。
更容易疲劳
第3个区别,晚上开高速更容易疲劳,主要2个原因。
第1个原因就是高速路况的特殊性,东南大学汪丽媛有篇硕士论文的,《高速催眠形成机理及其缓解措施研究》。
上面这么说:高速开车的时候由于注意力持续集中,凝视的状态会引发催眠诱导。
而且对路上的点和线过于关注,随着过程积累,容易陷入神志恍惚的状态,这个现象叫做“眼神经疲劳学说”。
简单讲,就是开高速的时候,由于路上情况比较少,重复感又很强,驾驶员大部分精力又都用来看路,本身就很容易犯困、无聊、单调,是不是?
第2个原因就是夜晚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浙江大学郑诗琪有篇硕士论文,《光照对人体的警觉度、任务表现与生理节律的影响》。
上面这么说:太阳光照变化调控着人体的生物钟的,其中被称作“睡眠荷尔蒙”的褪黑素。
它的浓度在早晨骤降,使得人体睡意减弱,在晚上没有光照的时候,重新上升,让人睡意增强。
说人话,本来晚上人就是容易犯困的,这个是人身体的正常反应,刻在DNA里的东西。就和小孩子生下来,不用教,他就是会自己去找奶喝的。
所以说,晚上开车跑高速的时候,建议适当增加去服务区休息的频率。
比如《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上面,是对长途客车有规定的:夜间连续行车不能超过2个小时,每次休息不能少于20分钟。
我们开普通车子的,想要更安全,也是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做法的。
晚上开高速和白天开高速,区别挺大
所以总得来讲,晚上开高速和白天开高速,在视线、眩光干扰、疲劳这3个方面,区别还是挺大的。
如果晚上没上过高速的朋友,这些方面是可以多注意一下的。
为什么跑完高速感觉车子变通透了
说到跑高速,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车子下了高速之后,在市区道路开,会感觉车子变“通透”了,什么意思啊?
车上那个运动模式、S档,开起来是更猛的。开高速是应该更猛呢?还是说更省油呢?到底是怎么个弄法?
车子连续跑了3个小时的高速,发动机会不会太热受不了?现在的天气都是那么热,要不要去服务区给它散散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