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生活 >

感受生活中的小细节开始

2021-02-04 21:34

他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这些恰恰和我们1月的诗词人生主题衔接起来。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用他的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哲理的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家听过这本书之后的感悟和思考吧。

01
读书的艺术

来自张学英的书写记录:

好喜欢林语堂对读书的解读。读书的艺术,我们把读书这件事可以更好的和生活结合,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享受阅读的快乐,让更多的人去体味平凡的生活,就像这本书封底上所说,把平凡生活过出花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行。读书的艺术,通过这本书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读书。

1、读书的乐趣

其实读书就是在和另一个善谈的人进行交谈,所以,不管是你自己读书还是我们的孩子读书,都要从当下的兴趣出发。

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本书,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滋味,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他才能从中找到跟他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生活的艺术,从感受自己,感受生活中的小细节开始

 

2、如何读书?

一个人想读书的时候,随时随地的就可以读。一个人要懂得读书的享受,读书必须完全出于自动,那么读书就是你觉得怎么舒服怎么读,怎么享受怎么读。

可以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读书在生活中,生活在读书中。我好喜欢这句话,也希望我成为这样的人。

来自慧心的书写记录:

初识林语堂,是读了他的《苏东坡传》,喜欢他对苏东坡的解读。

没想到他写的《生活的艺术》是用英文写的,而在这本书里首先提到的是读书及怎样读的事。

不错,读书绝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

回忆我最喜欢的作家,我想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都会有所不同。

十六、七岁的时候,特别迷恋三毛的作品,《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一读再读,特别羡慕她活得如此洒脱。

成家带娃的十年时间,读的最多的是家庭教育类书籍,感觉目标型比较强,不能算作读书的艺术里吧。

现在比较喜欢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昆明的雨》等无不从文字中透露着生活的气息,读书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汪曾祺不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他将读书与生活融为一体。

喜欢的书有很多,喜欢的作家也很多,无法一一道尽,相比于记住书名和作家,我更喜欢沉浸在文字中的快乐。

即使读过就忘,也没关系,只要当下那一刻,你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就好。

来自天空的书写记录:

从没想过读书是门艺术。不过现在我能真切感受到一些读书的魅力了,也喜欢读书,愿意为了读书这件事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了。

想想自己一路过来,从单一喜欢看小说情节、故事类过渡到工具书、育儿书籍再到如今的全面涉猎,走了好久。

同理孩子,我不能强迫他们喜欢什么看什么,但可以做他们的陪伴者,创造有书的环境,让孩子们自主选择。

生活的艺术,从感受自己,感受生活中的小细节开始

 

来自童小玲的书写记录:

小时候特别爱看有故事情节的书,有一次在邻居家看到一本写樊梨花的书,看到天黑都不晓得回家。直到父母晚饭找不到我,登门来叫,才知道。

工作之后,好久没有这种看书废寝忘食的感觉了。

就像果妈说的:读书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也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去获取管教孩子的方法,找到一些更快速致富的途径。如果你仅仅是这样去读书,读书其实早就已经丧失了原来的乐趣,变得枯燥无味。

所以此刻,当下,请问问你自己,你是为了功名利禄去读书,你是为了去寻求捷径去读书,还是真真切切的喜欢读书,能从中获得快乐。

本月开始,与孩子一起找到读书的乐趣。

来自孙佳的书写记录:

真正的读书是要体会读书的乐趣。

回顾自己的读书之路,以往读的大多是育儿书籍。因为我想学到行之有效的育儿技巧,然而我发现技巧学到了,道理明白了,但依然无法很好的用出来,当知道做不到时,情绪也时好时坏。

今年一月参与到《简爱》的读书课程中,深深感受到了阅读经典的力量,这力量是由内心而散发出来的。

当真正静下心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去体会、观察、思考每一个主人公的经历时,我发现内心是非常平和 、温暖、感动的,也真正开始了一些思考。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就像是一位善谈的朋友,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以指引,榜样和依据。

今年的书单以经典、历史为主,不带有那么多期望,体会到那份读书乐趣,真正滋养到自己,我想内在的变化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02
谁最会享受人生

来自丽枝的书写记录:

感觉好才能过的好,在我们现在这个利字当头的社会,越来越把“情”这个字所淹没,大环境下的压力让我们越来越不敢停下脚步,即使我们内心知道这样快节奏对自己毫无益处,但内心那个声音却一直都在催促自己。

生活的艺术,从感受自己,感受生活中的小细节开始

 

是什么在催促?是利益?还是自己内心的攀比?我想都有吧,我们做事都在讲目的论,这件事做带来什么好处?这个人相处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是,否则一一摒弃。

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做看似无用的事情,但到头来,我们会慢慢发现,追求快节奏的我们并没有得到什么,而是一直在追别人的影子罢了,我们的影子早已被埋没,我们真实的自己早已被丢失,社会一直在告诉我们什么有用。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自己不得而知,我的人生无需处处有用,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就只管去做,不是为了什么什么而做,只是因为想做,所以想做。

来自哈密旦旦的书写记录:

打开五感,找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链接之处,体验在当下,幸福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过程,体验并沉浸其中吧。

它来自于好奇心,来自于兴趣,来自于热情。

每个小孩子从一出生都是充满热情的,热情的消弭代表了什么呢?

想一想……………

太多的匆忙与焦虑,太多的占有欲填满这背后的恐惧,说明了什么呢?

涓涓细水可以穿石,力量原本就在那里,带着这样的思考,踏踏实实的,敢于这样慢的活在当下吧!

聚焦幸福,聚焦美好,活的坦然,走的痛快。

来自RR的书写记录:

就像林语堂所说:“我们应该能够体验出人生的韵律之美,应该能够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欣赏人生的主要体旨,欣赏它冲突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它的节奏,不用刻意打乱它,尽情享受每个阶段的人生之美吧。”

在《生活的艺术》当中,林语堂不断地在强调孟子当中的那份情,感官上感知是快乐的来源,没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种细微的感知让我们更快乐。

回想在梭罗的《瓦尔登湖》当中,他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找到了心中的宁静,给喧闹麻木的人一片宁静和活着的感觉,我们默许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莫惘然且行且感受吧。

一本书,一壶茶,一支曲儿足矣!这就是我人生快乐的源泉!

来自硕硕的书写记录:

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艺术。只是人的心境不同,感觉不同,那么所感知的也就不同。

就拿自己来说,以前就觉得自己好好吃饭,锻炼身体,有份工作,努力上班,就是幸福生活。

但是由于自己生活用力过猛,致使今年的自己突然间说不上话了, 可能是急火攻心,也可能是与工作有关。

更让人挠头的事,就是看了若干医生,跑了北京各大医院,都无济于事。有的大夫告诉要做手术,有的告诉我不要过于急躁。

但我的最后因为嗓子哑,都说不上来话,不得已向学校请了病假,休息半个月,说实话我连续七年没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回假,这七年,年年都拿全勤奖。

这回好了!自己过于激进,最终休假了。

你们不知道,在休假期间的头两天,我还惦记我的学生,还惦记休假了还得扣工资。又着急了,这一着急不要紧,嗓子的病又厉害了。

第三天我终于想明白了,只有自己静下来,静下心来才能养好病啊!

自此我不再胡思乱想,有一种既休假,则静心的心态。也不再想病情会不会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再想工作上的事情。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