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名城”长沙,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又被称为“屈贾之乡”,另外,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更加反映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沙位于湖南的东北部,以湘江为主要水系,当地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景色怡人。这里不仅有岳麓山、天心阁、橘子洲这样的风景区,还有马王堆汉墓、北津城遗址、长沙窑遗址、走马楼简牍、禹王碑这样的古迹,以供人们游览。
长沙饮食,主要以湘菜为主,湘菜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著名诗篇《招魂》中,就记载了湖南的许多菜肴。
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就达109个,烹调方法也有九大类。现在,长沙给人们印象最深美食要数“长沙臭豆腐”、“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口味虾”了,但这些其实也只是长沙美食的太仓一粟罢了。
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是湖南长沙市的地方传统名吃,其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制造工艺精细讲究,虽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但因其廉价的身份,受到民众的厚爱。
吃糖油粑粑不能着急,新鲜出锅的糖油粑粑金黄脆嫩,甜而不浓,油而不腻,软软的,柔柔的,色香诱人,使人想一口气就全部吞下。但刚出锅的粑粑,热气腾腾,一不小心就会烫着舌头,伤到嘴。
因此吃糖油粑粑时绝对不能狼吞虎咽,一扫而光,而要慢条斯理,悠着乐着地一点点吃,一点点品尝。性急的邵阳人以做事风风火火而闻名,但吃糖油粑粑时却不急不燥,非常有耐心。邵阳人常常买上一碗糖油粑粑,一路逛街行走,一路慢慢尝用。
吃粑粑时,他们会忘记周围一切场景,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在粑粑上,先用嘴巴轻轻吹散粑粑上的热气,用筷子轻轻翻动着小塑料碗内的粑粑,再用舌头舔舔粑粑,然后才扯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着。
慢慢地、细心地咀嚼着,吞咽着,把粑粑的甜味、香味一股脑儿地、悠悠地吞进肚里,让肠胃温和地消化着。他们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吃,吃得全身发热,脚下生风。吃完了,抹抹嘴巴,会有种逍遥自在的感觉。
黄鸭叫
据湖南鱼类志载黄鸭叫学名黄颡鱼,黄颡体长123~143mm,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由于其能发出鸭子一般的叫声,且通体黄色,因此得名黄鸭叫。
在湖南湘江流域产出的该鱼最为精华,以此为食材做出的菜系是长沙人最爱的菜肴之一。在当地的饭馆酒楼,黄鸭叫一般养在大玻璃缸里,食客指定要哪条就可以捞出哪条。
厨师将其冲洗干净,直接从腮下撕开,掏出内脏抹上少许盐,然后将鱼放到沸腾的油锅中炸到不冒水汽为止,倒出油加上红辣椒丝、姜米、盐等即可。
端上桌的黄鸭叫,如一条条剥了皮的杉木码起来一样,浅黄色甚是好看,炸透了的鱼皮似波纹皱起,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夹一条放在碗里先咬断鱼头,鱼头的肉不是很多,嚼起来又香又甜又脆又糯,耐人寻味,让人连骨头都舍不得吐。
吃鱼身,先夹着鱼腰在背上咬一口,撕下一线长长的背脊肉,再一线一线撕着吃,等露出背脊骨再吃另一边,也是一线一线剥掉直到只剩肋骨为止,吃完就只剩一副鱼骨架。如果想要在食文化盛行的长沙装作地道老口子(长沙方言中表示很有经验的人),那么不学会这一招是不行的。
从此而外,吃“黄鸭叫”最好要上几瓶啤酒,以酒助兴,让清爽的啤酒和着湘江江风,还有沿江大道一片片如林美景,一杯杯灌下,这才更有潇湘食客的兴致。
在湖南民间有许多关于炎帝造酒的传说,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创者炎帝,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奠基人,炎帝时代已具备了酿酒的原料、贮酒的设备,并从猿猴造酒总结出了酿酒的技术。
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不仅有酒和大量残留食品的遗迹出土,而且还有食简、筷子和饮器、食器等,其量之多,其质之精,其包含的应用范围之广,足可以开一个汉代饮食博物馆。
在西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关于酒的记载,有白酒、米酒、温(酝)酒和肋酒等几类,特别是在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这两本医药学方面的著作中,还有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酿酒工艺记载。
马王堆汉墓女尸数千年不腐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过了“七窍灌酒”;在澧县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考古还发现了用于滤酒的“漏斗形澄滤器”,这便是距今7000年前在湖南已出现酿酒工艺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