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每逢乱世,必定英雄辈出,像春秋战国、秦末汉初、三国争霸、南北对峙、隋末唐初、五代十国、两宋交替等战火绵延不绝的乱世,涌现出一大批名将,可谓灿若群星,不可胜数!
元朝末年,有一位朱元璋最痛恨,同时也最尊敬的对手!
他勇冠三军,于百万军中,几乎斩杀朱元璋,他忠心不二,战败之后,保护幼主逃走,直到山穷水尽之时,也不愿向朱元璋投降,而是遁入空门。
他就是陈友谅部下大将张定边。
张定边,湖北沔阳州湖弦口人,出身渔家,熟知兵法,武艺高强,而且精通岐黄之术。史书上记载:张定边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留有五绺美髯。
这样的外形条件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极为接近。
张定边迫于生计,以卖草鞋为生,一天,张定边正在街边摆摊,突然来了几名县衙公差,拿起草鞋就走,也不给钱。
草鞋关系到一家人的生计,张定边不甘心被公差白白拿走,起身拦住他们要钱。公差们平常嚣张跋扈惯了,见到有人反抗,二话不说,围起来就打。
一动起手,公差们就傻眼了,张定边以一敌多,不仅不落下风,而且越战越勇,将几名公差打翻在地。
这时,县衙一位小吏正巧路过,看到张定边威风凛凛、身手不凡,非常喜爱,有心结交,上前喝止,赶走了公差,与张定边攀谈起来。
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好友,这位小吏正是陈友谅。
红巾军起义爆发之后,全国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养尊处优多年的蒙古骑兵战斗力早已不复当年,无力镇压。
经过多年混战,先后形成朱元璋、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等多股割据势力。
陈友谅和张定边都加入徐寿辉的部队,后来,陈友谅设计杀死徐寿辉,取而代之,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后来改元称帝,自称大汉皇帝。
陈友谅占据长江中游,朱元璋占据长江下游,两人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大战一触即发。
1360年,朱元璋部下将领康茂才(原陈友谅部下)写信称愿为内应,请陈友谅出兵东下,击败朱元璋。
接到密信,陈友谅大喜,但张定边对此持怀疑态度,提议谨慎出兵,遭陈友谅否决。
之后,陈友谅亲率大军出击,中计惨败,损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坐小船逃走。
朱元璋乘胜反击,连克太平、江州、安庆等地,陈友谅抱头鼠窜,幸亏张定边拼死力战,击退朱元璋,收复安庆。
1363年,陈友谅征集60万大军,进攻南昌,遭到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固守,三个月未能攻下。
朱元璋亲率20万主力前往援救,两军在鄱阳湖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
经过多日激战,双方均伤亡惨重。
张定边认为擒敌先擒王,只要干掉朱元璋,敌人群龙无首,自然不堪一击。
经过准备,张定边亲率3艘战船,杀向朱元璋坐船,一路上击败阻挡的朱元璋部下,先后斩杀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多位将领,突进到朱元璋面前。
就在朱元璋危在旦夕之际,悍将常遇春赶到,一箭射倒张定边,令人称奇的是,负伤的张定边竟然指挥部下杀出重围,全身而去。
接下来的战斗中,陈友谅被流矢射死(一说被郭英射死),几乎全军覆没。
张定边驾驶小船,运送陈友谅尸体和他的儿子陈理,逃到武昌,立陈理为帝,朱元璋紧追不舍,包围武昌,围城攻打两个月,陈理投降,张定边则带领部下杀出重围。
回天无力的张定边不愿向朱元璋投降,自己剃发为僧,遁入空门,同时将部下遣散回家。
此后,张定边改名换姓,混迹于寺庙,一直活到永乐十五年,在99岁高龄时去世。
参考资料:《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陈友谅这一生》、《一代枭雄:陈友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