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妈祖宫庙有1万多座,遍布5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华侨聚集的码头埠口,都能看到妈祖文化印记。“妈祖”到底是谁?妈祖文化“常新”的密码是什么?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妈祖金身和护送队伍走在马路中间,路的两侧站满了男女老少。这场为期4天3夜,行程近300公里的妈祖文化盛会在很多福建莆田民众心里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2009年湄洲妈祖金身首巡莆田时的场景。时隔14年,今年9月,妈祖金身将再次巡安莆田。
年轻化表达让妈祖文化焕新
“福建人,如果早上6点叫他起来去机场接人,那他一定会拒绝。但如果你叫他6点起来去接神,他估计4点就已经到那了”“法庭上,被告不承认自己偷东西了。但如果有人让他向妈祖起誓,他一定说实话”……诸如此类,关于“妈祖”的段子在网上流传甚广。
“当时在网上看到这些段子感觉很有意思,也是通过这些第一次知道妈祖。”来自湖南的李元说。带着对妈祖的兴趣,她又在网上找了妈祖文化的纪录片看。“了解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网上的段子并非虚构,确有其事。”她说。
据记载,妈祖本名林默,原是湄洲岛上林村人,以行善济人为己任,经常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难的渔船和商船。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海难时不幸遇难,当地人为了纪念她,便在她的遇难处建造了一座名为“通贤圣女庙”的小庙,这便是湄洲妈祖组庙的前身。
“近年来,我们在探索更多年轻的方式,希望妈祖文化能够被更多年轻人所了解。”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副董事长吴国春介绍,为了让妈祖文化传播得更加广泛,妈祖祖庙以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则,按照妈祖的出生地点、生日等信息,为妈祖也组合了一串身份证号码,这样妈祖“出差”时,便有了实名制的登机牌和火车票,“宋代的妈祖有了身份证——这个创意一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年轻朋友的关注,传播效果很好。”
为了弘扬家乡的妈祖文化,90后女孩林鑫萍在湄洲岛上开了一家民宿,“我有自己的抖音号,平常会在上面发些小视频来讲妈祖的故事,同时也带动一些客源。”几年下来,林鑫萍已有了3万多的粉丝。
平安符、小灯笼、帆布包、胸针……点开“默娘文创”的微信小程序,种类繁多、带有妈祖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映入眼帘。近年来,湄洲妈祖祖庙致力于打造妈祖文化IP,推出了很多妈祖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注意。吴国春说:“我们还会举办一些庙会、表演、跨年、文创展览、抖音大赛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妈祖文化。”
“大爱”让妈祖文化走得更远
随着81声鸣礼炮的响起,祭典正式开始。鼓乐声中,身穿仿古表演服装的少男少女跳起八佾舞。7条蓝色巨幅绸带寓意海洋,涌向妈祖祭坛,寓意海洋文明与妈祖文化的融合。5月,在妈祖诞辰当天,湄洲妈祖祖庙举行了纪念妈祖诞辰1063周年大会暨春祭大典。
妈祖祭典分为春秋两祭,春祭在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的诞辰日,秋祭在农历九月初九。“妈祖信俗的内容很丰富,除了祭典以外,每年闹元宵的时候,妈祖金身会巡安布福,妈祖驻跸的地方很热闹,大家敲锣打鼓,唱十音八乐,还有摆棕轿,踩刀轿,放烟花等活动。”从小便生活在湄洲岛上的庄丽英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