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文化 >

圆明园遗珍乾隆粉彩六方套瓶的回归故事

2023-09-29 00:32

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也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铭刻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国耻的乾隆粉彩镂空六方套瓶,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它那满载沧桑与荣光的身世。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为何物?

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走进首都博物馆,每当步行至方厅四层二号“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时,总会被置于醒目位置的一件陶瓷器物吸引,不禁驻足观看。这件定名为“清乾隆酱釉描金描银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的瓷器高四十点六厘米,口径十一点四厘米,底径十二点四厘米,是清乾隆年间清宫御用陈设观赏瓷器。此瓶原为一对,均为圆明园旧藏。讲起这件瓷瓶的身世,可谓出身高贵、战乱流散、百年回归。它的回归之路充满坎坷和艰辛,凝聚了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领导收回国宝的坚定决心和非凡勇气,祖国的尊严有时甚至需要仁人志士用生命的代价去捍卫。

乾隆八年(1743年)春季的一天,乾隆帝兴致勃勃地巡视圆明园,总觉得园中缺少了陈设珍品,于是返回紫禁城后,便给督窑官唐英下旨,让他设计几种用于观赏的新式瓷器小样。据《清宫档案》记载:唐英,字俊公,号蜗寄,是清朝功底最为深厚、成就最为显著的陶器工艺品大师,在景德镇督理陶务的三十年间悉心钻研陶务,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圣旨责令唐英为圆明园烧制“登峰造极”的陈设瓷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唐英很快设计出九种夹层玲珑交泰瓶样式,其中就包括这件镂空六方套瓶。

瓷瓶的试制过程十分复杂,主要有三难:由于瓷瓶是六方瓶,所以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极为困难,此为一难;瓷瓶雕刻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制中极易变形,此为二难;瓷瓶为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即镂空瓶中再套一瓶,其工艺极其复杂,须两次入窑烧成,成品率极低,此为三难。设计登峰造极,烧制还有三难,这一切都使此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一对瓷瓶试制成功后,乾隆帝龙颜大悦,将其陈设在圆明园中观赏。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