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文化 >

秋分·人间好时节 秋向此时分

2023-09-29 00:38

23日,又来到昼夜等长的这一日。当人们感受到秋意渐盛,蟹肥菊黄,秋高气爽之时,秋天的第四个节气——秋分,悄然而至。在这一天,阴阳相半,昼夜相等,露冷风清,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秋季90天的中间,又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于是得名“秋分”。

《山间秋色图》 武汉博物馆藏 图据武汉博物馆官网

在古代,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极为重要的存在,是“四时八节”之一。此外,因为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而中秋节也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所以这一节气格外被人们看重。

值得一提的是,秋分还是如今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一节气中,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们尽情享受着收获带来的幸福感,也珍惜着为数不多凉爽的仲秋之日。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日虽是丰收的季节,但是飘落的树叶,逐渐萧瑟的自然万物,也令古人不禁悲春伤秋,但细细聆听田野间的一声声鸣叫,能够听到来自秋虫的歌唱。于是,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借秋天的鸣虫,以抒忧愁和幽怨之情。秋分已至,从古人描写的物候之中,去感受自然的变化吧。

蛰虫坯户,寒气袭来小虫躲入洞穴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翻开古籍记载,就可看到古人通过细微的观察,将秋分划为三候。其中,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再来,因为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而“水始涸”,指的是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蛰虫,这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物候现象中,较为频繁出现的表现气候变化的生物。譬如节气之一的惊蛰,其中“惊”为惊动,“蛰”为蛰虫,是唯一一个名字和动物相关的节气,就以其命名。此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写惊蛰为:“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可见,“蛰”是“藏”的意思,指昆虫等动物冬天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的状态。

而从不同节气的物候描述中,还可以看到蛰虫的出现和隐藏,似乎还与一项自然现象有关,那就是——雷。在古人看来,雷声惊醒蛰虫,故有“春雷惊百虫”之说。到了秋分时节,雷始收声,蛰虫开始藏入地下,开始准备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但其实,这些都是古人赋予其的民俗寓意,从科学角度说,真正影响蛰虫的生活习性的,是气温带来的变化。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