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朝更迭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封建制度也必然会有走向土崩瓦解的那一天。1921年,在武昌起义的轰隆炮声中,在辛亥革命的万众呐喊里,衰朽的清政府轰然倒塌,在神州大地上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也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值得注意,武昌起义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在武昌起义之后,各地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再加上袁世凯的威逼利诱,隆裕太后才最终颁诏退位,那么,大清朝的数百万军队去往何处了呢?而且后世发现有一只清朝军队直到1987年才解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朝的覆灭
清政府行将就木,覆灭是迟早的事情,而武昌起义则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严格说起来,武昌起义并不是一次准备充分的革命活动,包括革命党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仓促酝酿的起义能够撼动在中国大地上作威作福了几百年的清王朝的根基。
但是,历史往往就是充满了偶然性,清王朝久失人心,武昌起义成了压垮这个外强中空的庞然大物的最后一根稻草,武昌起义一发生,各地响应,清政府面临着风雨飘摇的前景。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海外为革命筹集军款,收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他当即中断原定的所有行动,奔赴回国。虽然孙中山没有直接指挥这次革命行动,但是这么多年来孙中山在革命党人早已积攒起了无可替代的威望,他对革命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大家一致决定推选孙中山为新成立的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从此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的历史,而反观清政府这边,革命党商议着要北伐,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廷几乎是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此时唯一能够倚仗的便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
但是袁世凯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他既不想革命党人得势,更不想清政府继续掌权,他所要做的是想建立起自己的独裁统治。在清廷的一再督促之下,袁世凯摆足了谱,要足了筹码,才决定出兵征讨革命军。
袁世凯的军队战斗力很强,一举击溃了革命军,攻占了汉口等地,但是,袁世凯此举的目的却并不是顺从清政府的意镇压革命,而是向双方证明自己的实力,以为后来在清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之间的斡旋增加筹码。
此时清政府的掌权者隆裕太后不是一介没有见识的深宫妇人,她驾驭朝政的能力甚至比不上慈禧,袁世凯经常在她面前讲欧美流血革命以后君主的下场,目的就是恐吓她写下退位诏书。而另一方面,袁世凯又凭借手中的军队与南京临时政府谈判,要求如果他劝服清帝退位,就由他来做民国的大总统。
最后袁世凯的诡计得逞,隆裕在他的威逼恐吓之下颁布了退位诏书,封建帝制彻底在中华大地上落下了帷幕。袁世凯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此时就要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清帝是自动逊位,那么清朝灭亡之后的残余部队都去了哪里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清朝的军队的构成。
清朝军队的构成
清朝末年军队实力最强盛的自然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这也是袁世凯后来做的一切事情的武力基础,在袁世凯复辟失败,抑郁而终之后,北洋军队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很快分化,成为了祸害中国人民的大小军阀。
而除了这支近代化的新式军队之外,清政府还有两支传统的军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旗和绿营。八旗军是清朝入关之前就已经有了的军队,早期的八旗军彪悍勇猛,为满清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入关之后,在高薪厚禄的优待之下,八旗军很快就腐化了,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就已经惨不忍睹了,这时候,清政府不得不重用另外一支军队,也就是绿营兵。绿营兵是沿袭明代军制建立起来的汉人军队,在八旗军腐化之后,成为了清政府的主要倚仗。
但是。绿营兵也很快走上了八旗军的老路,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军队疏于训练,战斗力下降到了了近乎于无的地步,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绿营兵已经承担不起剿匪平乱的重任了,清政府不得不训练新的军队。
于是,在清政府的允许之下,各大臣回乡组织团练,比如曾国藩组织了湘军,李鸿章组织了淮军,这些军队与传统的军队相比,不仅忠于朝廷,而且更加忠于统帅,已然有了近代军阀的雏形,所以也有学者将曾国藩称作近代军阀的鼻祖。
那么,这么多军队在清政府灭亡之后都去往了何处呢?那支1987年才解散的军队又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最后的军队
清朝灭亡之后,大部分的军队都接受了改编,成为了革命军或者北洋军的一部分,也有的士兵不愿意继续当兵,他们有的退伍成为了一个普通人,有的则借助武力,落草为寇,成为了当地一害。
但是有一支军队却被一直保留到了1987年,这就是驻守九龙城寨的军队。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九龙被割让给了英国,但是香港北面的九龙城寨却依旧还是清政府的领土。
清政府灭亡之后,民国政府没有派人来接管这块土地,英政府便想借机侵占,所幸遭到了当地清廷守军的抵抗。随后,这支军队就一直守在九龙城寨,直到1987年,香港回归已成定局,这支军队才在当局的协调下解散。
结语:
军队是一个国家领土安全的保障,晚清至民国,中华一再丧权辱国,原因很复杂,到军队的羸弱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强国先强兵,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