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文化 >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文化能走多远?资深电影人

2021-12-17 20:17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文化能走多远?日前,纪录片《路,外国青年看中国》在第八届丝绸之路电影节上映。影片作为“看中国”项目跨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借助“路”这一核心概念,通过6名外国青年的视角展示丰富、立体、多元的中国文化。

  影片展示了新加坡导演正月初一踏上福建泉州的寻根之路,亲人“漂洋过海”欣喜相逢;俄罗斯青年远赴四川大凉山,记录绿皮“小慢车”带动贫困山区发展的致富之路,车厢“放牧”化身魔幻现实主义场景;西班牙青年走访中国城市乡镇,饱览各色桥梁的旅行之路,追溯传统建筑“历史记忆”……

  “影片中的‘路’不仅是现实的物理搭建,更是一种文化隐喻。”该片总监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在影片映后见面会上表示,这条“路”,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

  那么,电影人如何打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当晚,在福州三坊七巷举办的“电影人对话”活动中,罗军与《听见光》《大学》《指尖的小星星!》等入围“金丝路”最佳纪录片奖影片的青年导演,畅谈“纪录片中的跨文化传播”。

  罗军表示,打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不能仅局限于“走出去”或“引进来”的单向传递,还要通过中外青年电影人的深度合作,实现文化的融通。《听见光》导演王洪认为,在联合创作的过程中,中外双方逐渐适应彼此的文化底层逻辑,这能让纪录片中的文化内涵和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交织。

  “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对自然的摸索、对情感的探究,还是对音乐、美术等一系列艺术表达的欣赏,我们对人性的感知都可以在相异的文化体系内找到相通之处;而视听作为一种语言,同样没有国界。”在《大学》导演王静看来,推动纪录片中的跨文化传播,不仅要找到人类的共同关心的主题,还要利用好视听这样一种国际语言。

  《指尖的小星星!》导演许创也表示,虽然不同国界的文化和语言体系并不相同,但人性本真的价值观却十分相似。因此,只有从真挚的情感、具体的故事出发,让观众在观影中与故事本身建立联结、产生情感互动,实现以小我见大我,以大我见民族,以民族见世界,才能突破语言障碍与文化鸿沟。“能让我哭泣、狂喜,在电影院中起身欢呼、尖叫的,一定是纪录片中表象之下最真实的情节和情感表达。”许创说。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