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体育 > 足球新闻 >

世界杯中国往事:20年前那段闪亮的日子

2022-11-24 22:39

2022年10月7日,在一帮前国脚们攒的七人制足球赛中,比赛进行至十几分钟,马明宇瞥了一眼场边的米卢,只见米卢掏出来一支笔,眉头紧锁,在战术板上勾勾画画。

这画面熟悉又遥远,有那么一刹那,“老马儿”仿佛穿越回到21年前。

2001年10月7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中国队主教练米卢咆哮着,挥舞着手中的战术板,示意队员们大举压上,对收缩防守的阿曼队保持压力。第36分钟,左路吴承瑛横向转移,李霄鹏头球摆渡至禁区,前插上的于根伟一脚推射,电光火石之间,皮球应声落网。

2001年,沈阳市五里河体育场外,国足踢进世界杯后,球迷疯狂庆祝。 (人民视觉/图)

1∶0,中国队领先!

弹指一挥间,距离中国队踏上世界杯赛场,已过20年。

“当年都是天之骄子。”风云一时的足球记者李响向南方周末记者感慨,“那都是站在云端上的人。现在已经受过社会的磨练,生活的捶打。毕竟20年了,从云端走到地上了。”

2022年世界杯开赛前一个月,米卢以国际足联大使的身份,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地。米卢昔日“御用”记者李响,组织联络当年国脚们,一起聚会、叙旧,还在江苏昆山体育场,和当地俱乐部梯队球员进行了一场七人制足球赛。

“米卢一本正经,战术板都拿出来了。”米卢已经78岁,可是依旧践行着“态度决定一切”的理念,参加切磋的前国家队队长马明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教练很认真地布置战术,不过,鉴于大家“年事已高”,体能跟不上,就量身打造出一套稳妥的战术打法。

此情此景,让马明宇回忆起中国队世界杯出线的那个夜晚,1∶0的比分维持到终场,中国队提前两轮出线。向来坚毅的范志毅满含热泪,米卢激动得像一个稚童,向场边球迷飞吻致意,李玮锋冲着摄像机镜头怒吼:“中国万岁,日本、韩国我们来了!”

“我是后来在电视上看到的。”马明宇回忆,出线后,他默默回到更衣室,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句话也没说。“当时就回想自己踢球,像演电影,一幕一幕浮现。”

 

“肇俊哲一脚,马明宇一脚”

40岁的北京球迷齐岳记忆犹新,主场拿下对阿曼的比赛,中央电视台屏幕上,打出粗糙有力的大字:“我们出线了”。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转播刚结束,就听到楼下有动静,很多人在狂欢。他就下楼往大街上走,人越来越多,路过一家快餐店,正在免费给路人派送甜筒。

“我还去了天安门,人巨多。”行人披着红旗,拿着喇叭,像熟人一样相互打招呼。齐岳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国足出线,三件大事一件比一件让人开心。那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大家都认为,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忆起当年出线之路,马明宇说,虽然一路踢得顺风顺水,但是队员们还是觉得有不少惊险之处。“最关键的就是阿曼和卡塔尔的两个客场。”他说,主要还是因为气候原因,西亚炎热干燥,即便是晚上比赛,温度仍然将近40摄氏度。

其中,客场对阵卡塔尔时,开场就被对手打进一球。虽然卡塔尔现在贵为亚洲冠军,还是世界杯东道主,但是在当时,中国队踢西亚球队并不犯怵。一球落后之后,中国队稳扎稳打,利用任意球机会,由李玮锋扳平比分,“这两个客场没打好的话,还是比较麻烦”。

马明宇说,其实当年中国队早就具备冲出亚洲的实力,可惜两个“黑色三分钟”,断送世界杯之路,“还是输在心态”。米卢上任之后,提出“快乐足球”理念,对球员心态调整帮助很大,一路兵不血刃,杀入世界杯。

2002年世界杯对阵巴西那一场,至今仍让许多球迷念念不忘。“打巴西那场,我有一个很好的进球机会。”马明宇回忆,第36分钟,中国队右路发起进攻,斜敲到中路,禁区弧顶接应后脚后跟轻轻一拨,皮球划到左路禁区前沿马明宇脚下。这位场上队长调整脚步,俯身前冲,拔腿就是一脚怒射。

可惜打在巴西队中卫卢西奥身上。“球传过来后,假如我再冷静一点,往里边一扣,就完全空门了,多好的一个机会啊,打急了,遗憾啊。”马明宇说。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0:4巴西,一次失球后中国球员神情落寞。(人民视觉/图)

“我记得,肇俊哲一脚,马明宇一脚。”整整20年过去,著名球迷罗西仍然对中国队在世界杯上的三场比赛如数家珍。“差点就改变历史。”罗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02年在韩国,零进球、零积分、零胜场的成绩,虽然略显尴尬,但是已经是史上最强表现,此后再也达不到当年的高度。

“那时候国足还是很强的。”罗西回忆,中国队经常踢弱队6:1,乃至10:1,但是仍然会遭到球迷批评,“为什么会让人家进咱一个?”他说,看球氛围最好、球迷最幸福、全社会对足球关注度最高的时期,就是2002年。

那一年,罗西甚至以球迷的身份,接到过广告代言,“是一个电视机广告,天天在央视播”。

 

那些闪亮的日子

在李响看来,2002年,是世界杯第一次在中国大范围普及。由此,中国渐渐培育起自己的世界杯球迷文化,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成为球迷的节日。

中国队出线,世界杯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李响因为在长期采访中,和米卢建立起私人友谊,于是总能挖掘到独家新闻,成为体坛叱咤风云的记者。不过,在李响看来,自己做足球记者,其实是时势造英雄,“有些偶然因素”。

“就在电梯里,领导忽然问我,哎,要不你去试一下?”李响回忆,2000年国家队请来“神奇教练”米卢,广州日报派出精通外语的记者李响,去采访外籍教练。

李响是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半。她回忆说,那时候,她那一届应届毕业生,报社校园招聘40人,全部是清华、北大、人大、南开的高材生。

第一次采访国家队,是在2000年3月的上海嘉定,国家队集训备战和日本队的友谊赛。“当时谁也不认识,光顾着认人了。”她说,在此之前,自忖是一个球盲,不过半年时间不到,她就和国脚们打成一片。

那是中国足球一段闪亮的日子。1992年中国足球开始市场化改革,在登上韩日世界杯之前的10年间,许多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冠名、广告、转会、高薪、留洋……足球市场也在疯狂生长,各大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使得不少球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1994年,中超前身甲A联赛千呼万唤始出来。4月17日,揭幕战在成都举行,四川全兴主场1:1战平强大的辽足。比赛现场涌进四万名球迷,这一火爆场景,让马明宇感到震撼:“在1994年之前,中国球员对于职业化还是一片空白。”

那时的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1994年赛季结束,马明宇几百元的月薪变成了几万元的年薪。次年,中国职业足球转会制度正式开始实施,马明宇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四川全兴转会至广东宏远,转会费达到了当时惊人的42万元。

“幸运、坚持、努力,这是我最想说的。”马明宇说,他们那一批球员赶上了好时候,先是职业联赛,加上世界杯,“整体环境,也是中国足球最好的,是吧?”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的中国球迷。(人民视觉/图)

 

被世界杯改变命运

在世界杯超级火爆的时候,李响出版了《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之一。后来,她又以号称上百万年薪,被《体坛周报》挖到旗下。世界杯结束之后,彻底走上体育记者的道路。

李响坦言,因为世界杯,自己收获过太多东西。

“没想到,小时候的梦想,用足球的方式实现了。”李响说,她报考英语专业,是希望成为旅游节目主持人。后来,她成为报道世界杯、奥运会的常客,过上小时候向往的生活,“两年一个周期,两年一个周期,就这么过来”。

世界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2002年,罗西来到韩国观看世界杯,韩国球迷们的整齐划一让他深受震撼。“统一服装,统一口号。”罗西说,在酒店门口,可以看到一排一排韩国球迷在练习加油助威时的口号和动作,“韩国的足球文化,比我们好”。

韩日世界杯结束之后,罗西花费很大力气,组建球迷组织。后来,他参与组织过一万名球迷赴韩国观赛。“虽然输球了,但是,我们球迷的气势,压过了韩国。”罗西说,中国球迷素质也在提高,那场万人活动结束,所有球迷相互提醒,带走随身垃圾,球场干干净净。

罗西本名叫李文钢,2022年已经70岁。他原本是辽宁省鞍山市一处变电站的员工,因为酷爱足球,曾骑行13个月,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国足摇旗呐喊,走上职业球迷道路,“只缺席过6场国家队比赛”。

在罗西的印象中,2004年是分水岭,在此之后,国足战绩急转直下,此前的足球氛围也一去不复返,“卡塔尔也没有咱们”。他为中国足球球迷流失,感到忧心忡忡:“我还可以再看两届世界杯。”

国家队球迷的确在严重流失。2021年初夏,中国队冲击卡塔尔世界杯失败,刘磊成为陪伴国足最后西亚之旅的少数球迷之一。国足失利了,他也长期滞留海外,甚至登上微博热搜。

刘磊的微信昵称叫“跟着磊子去看球”,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迪拜大约有30万华人华侨,为他提供了非常多帮助。那时候,他组织了华人足球赛事,结果大受欢迎,甚至拿到了中国移动、海信、茅台等企业的赞助。

果然,足球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赛事结束后,当地华人再次给刘磊找来赞助,他干脆留在了迪拜,成立足球青训俱乐部,“振兴中国足球,培养海外足球明星”。

“现在,只有看国家队比赛的时候,才回来国内。”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他带领青训俱乐部的华人孩子,成为阿根廷和沙特比赛的护旗手。本届世界杯,磊子给自己定下观看40场比赛的挑战目标,尽管没有中国队。

 

“你们要给球迷带来快乐”

刘磊介绍,他创办的青训俱乐部,聘请来自西班牙、阿根廷和英国的4名主教练,已经在迪拜当地招收了104名青少年学员,其中大部分是华人华侨。不过,俱乐部仍然处于不盈利状态。

2022年3月26日,中国U23男足4比2战胜泰国队。这本是一场无关紧要的胜利,但是刘磊女儿却不解地说,咦,竟然赢了,不是说中国女足才行吗?

“我还记得1999年的一个统计数据,当时中国女足获得世界杯亚军,我们的注册女足球员是两千多人。那个时候在美国,踢球的女大学生有100万。中国真正的足球人口实际上很少,中国足球走到今天,取得这样的一个成绩,已经是太不容易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的奇迹了。”刘磊感慨。

参加与米卢的聚会时,大家盘点当年的国家队队员现在都在做些什么。马明宇发现,很多人还是从事足球相关的行业,而且大多是青训工作。

2022年10月7日,2002国足VS昆山FC青年队的比赛前合影,前排右五是马明宇。 (人民视觉/图)

“都是一些老生常谈,你十几亿人,都挑不出11个会踢球的人。”谈起从事青训工作的原因,马明宇没多做解释。多年来,为了青训事业,他投入了上千万元资金。从13岁到18岁,青训队员的培养周期是6年,训练、比赛、器材消耗,每年要上百万元。而这样的梯队,马明宇组建了6个。

不过,经济压力还不是青训的最大难题。为了解决小球员读书问题,马明宇大费周章,利用自己的威望和人脉,和成都当地一所重点高中达成合作,让孩子们一边上学一边踢球,但是很多人通过足球的方式入校后,便放弃了足球。

“这对我的打击和伤害是巨大的。”马明宇说。

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中国足球什么时候才能再进一次世界杯?当米卢回到中国,人们再次把这些问题抛给这位足球教练。

按照范志毅对老恩师的评价,狡黠的米卢“说话永远只说半句”。这次,米卢的回答同样如此:“我有很多建议,但我不愿意讲太多,我只能说一下当年我带队的经验,我当时跟我的队员说,你们要给球迷带来快乐,努力训练,还需要有团队精神。队员们都非常聪明,他们都知道如何做,这样我们就能够进入世界杯。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