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食管癌的重灾区,而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呢?是基因问题、还是饮食、又或者是地域和环境?
其实,在临床看来,食管癌出现的原因相当复杂,但是它的确与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以下几大因素,就是食管癌幕后的推手,现在远离或许还来得及:
习惯“硬食”
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图中,华北、华中地区就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域,这除了与进食烫食有关外,长期喜欢吃面食、过于粗糙和偏硬的食物,也是因素之一。
因为吃粗糙的食物、没有经过咀嚼就将食物吞咽下肚,都容易造成食管黏膜受损。其反复受损逐渐发展为食管疾病、细胞越是分裂修复,后期癌变的几率自然也就会越大;
酗酒
日本科学家曾经针对134名食管癌患者进行过调查研究,在针对食管细胞的基因检测中,结果显示长期酗酒的人,其体内与癌相关的“TP53”基因会频繁的发生变异,且变异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要知道,酒精只有通过食管才会进入胃内,在于消化道黏膜接触的过程中,酒精会直接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诱发慢性食管疾病。
且酒精本就是一类致癌物质,它可改变细胞基因表达,继而增加细胞DNA变异的几率,让自身患食管癌的风险增长;
吃烫食
超过65℃以上的食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为了2a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其对人体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烫食虽然不会直接致癌,但是却会造成消化道黏膜轻微烫伤。由于黏膜有修复的能力,所以偶然一次烫伤并不会造成癌变。
腌制食物
在我国粤东、闽南等地区食管癌的病发率也相对较高,这与当地居民习惯吃腌制食物有一定关联。食物在长时间腌制之后,会产生大量的亚硝基化合物,进入体内又会转化为一类致癌物亚硝胺。
同时,腌制食物所含的高盐分,本就会对患者的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容易诱发食管黏膜疾病,在致癌物与疾病的双重作用下,后期癌变率自然会增长。
但是长期反复进食烫食,就会造成食管黏膜反复受损,逐渐发展为炎症、溃疡、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继而增加了后期癌变可能。越是长期进食烫食,后期患食管癌的几率也就会越大;
除了以上四个因素之外,年龄、遗传基因、环境、不当的饮食习惯、吸烟等,都可能会对食管细胞造成损伤,增加后期的癌变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