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卫官宣,意味着阿斯巴甜被判“死刑”?
01. IARC确认的2B类致癌物,到底严不严重
IARC根据致癌证据的高低把致癌物分成了三大类:1类确定致癌物(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2A类致癌物(有动物实验致癌证据),2B类致癌物(有一定的致癌可能性),3类致癌物(致癌证据尚不足)。
此次阿斯巴甜虽被列为2B类致癌物,但两大机构的评估都认为阿斯巴甜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在实验动物中发现的致癌证据也有限,与导致有关癌症的可能机理证据同样有限。同一等级的还包括泡菜、机动车尾气、手机辐射等。
02. 阿斯巴甜是否安全?我国权威机构回应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于14日针对世卫组织两大机构的评估结果发文回应称,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批准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JECFA最新评估结果与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03.理性看待,无需焦虑
致癌等级不等于致癌强度,IARC只是根据致癌证据的强弱划分致癌等级,酒精、黄曲霉毒素都被划定为1类致癌物,但两者的致癌强度与毒性却明显不同。
此外,致癌存在一个概率问题,含酒精饮料、槟榔果早已被列入1类致癌物,连我们最为常见的红肉也被列为2A类致癌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谁因此就远离手机和红肉、泡菜。只要根据膳食指南适量食用就没有问题。
二、从“糖”到“代糖”,谈谈我们对健康的定义
01. 代糖是怎么出现的
很多人都知道,过量摄入糖可增加肥胖、龋齿、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对健康不利,所以减少糖的摄入已成为健康饮食的科学共识。但爱吃甜是人的天性,这是由人类基因决定的,吃甜可以为我们增添很多快乐,这也是人们意识到过量摄入糖的危害后,热量极低或0热量的代糖风靡全球的内在动力。
包括无糖饮料、无糖口香糖、冰淇淋、酸奶、糕点、饼干和维生素咀嚼片等食品中都可能含有阿斯巴甜等代糖。
02. 代糖与健康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代糖既有甜味又提供很少能量或者几乎没有能量,看起来好像是控制体重的绝佳选择,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虽然JECFA等权威评估机构经评估认为甜味剂安全性没有问题,但这不意味着甜味剂可以任性吃,代糖与健康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早在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项有关非糖甜味剂的最新指南,建议大多数人应避免食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非糖甜味剂。建议也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度依赖代糖。
世卫组织指南建议不要食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喂养人造甜味剂的大鼠反而比喂养糖的老鼠更胖了,后续研究证明,当大鼠品尝到甜味后就会根据甜味调整胃液的分泌量,胰腺也会调整胰岛素的分泌量,人造甜味剂打乱了这一正常的反馈机制,大鼠就会吃下更多的食物来弥补这种亏空的感觉,于是正常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小鼠反而更胖了。
03. 糖与健康,天生是“天敌”?
如果你有强大的意志力不被甜味所诱惑,喝无糖饮料当然是比喝含糖饮料更减肥,但现实的结果却是,人在美食面前的诱惑,自制力往往不受控制,一不小心就会摄入更多的食物,因此,从长期来看,用非糖甜味剂代替糖并不能帮助控制体重,长期大量使用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致癌的风险。
根据JECFA的评估结论,人们可在每公斤体重0-40mg的每日允许摄入量限量范围内食用是安全的,也就是一个70公斤体重的人一天饮用含有阿斯巴甜的无糖饮料不要超过9-14罐,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无糖甜味饮料能少喝就少喝,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品。
三、“嗑糖”风波背后,折射出我们对幸福感的需求
酸甜苦辣咸中的甜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给我们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元素。当我们感到生活压力大或焦虑时,品上一些甜味食品,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分泌让人快乐的物质多巴胺,会让人感到放松、愉快。
糖与代糖本身都不是洪水猛兽,真正可怕的是长期过量摄入糖与代糖,把他们当作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偶尔吃点甜食、喝点甜饮料,它们只是日常生活中偶尔的愉悦体验,既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又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把他们当成每日生活中的必备食物即可。
除了糖与代糖,青椒、洋葱、生菜、胡萝卜等蔬菜、大部分水果中都有甜味,都是给我们甜味感受的天然好食材,需要指出的是,香蕉、苹果、桃等水果含糖量高,只要根据营养指南建议平均每天半斤水果,会给身体带来健康益处。
减肥不一定过度依赖代糖,也不必刻意追求0糖0卡,做到吃动平衡、适量运动,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保持愉快心情,这才是健康生活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