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伤口造成大伤害,是创伤弧菌惹的祸
创伤弧菌其实是噬肉菌的一种。噬肉菌 (Flesh-eating Bacteria) 又被称为“食肉菌”“食人菌”“吃人菌”等,是指一类可以造成坏死性筋膜炎 (也被称为噬肉病) 的细菌,包括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通常通过皮肤破损进入人体。
坏死性筋膜炎是指皮下深层软组织的严重感染,常伴有中毒性休克,主要发生在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慢性健康问题的人群之中,包括糖尿病、酗酒、恶性肿瘤,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 (为治疗免疫功能疾病的需要)或部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等。对于不存在以上情况的人士,如果伤口不存在严重污染且正确处理,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的风险极低。
二、什么是创伤弧菌?日常吃海鲜要注意什么?
创伤弧菌是一类生活在咸水环境中的细菌,俗称“海洋弧菌”。创伤弧菌可借由食物或者伤口造成感染,吃了受细菌污染的海鲜,或伤口接触到细菌,包括处理海鲜时被割伤,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我们常吃的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是造成创伤弧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不过创伤弧菌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将食物放进冰箱能防止或减少细菌繁殖,加热烹煮也可以有效降低贝壳类食物中的创伤弧菌数量,避免食源性感染。日常生活中还应该防止生食污染熟食。
至于伤口接触感染,其实完整的皮肤,在没有破损和皮肤疾病 (皮炎) 的时候,是可以抵抗微生物的威胁的;而有伤口的皮肤,如存在未愈合伤口或严重的慢性皮炎甚至是全新的纹身时,皮肤的屏障保护功能受损,接触海水和污水就可能造成感染。在个别案例中,仅仅是针刺的伤口,也会导致创伤弧菌的感染,比如新闻中的这个案例。
我们日常处理生的海产如鱼以及贝类时,应该戴上手套,小心地打开贝壳,同时要小心处理鱼鳍、虾头和螃蟹,避免皮肤被划伤。皮肤已经有伤口时更应该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生海鲜。
感染创伤弧菌的高危人群包括肝硬化、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患者,以及上文所提到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慢性健康问题的人。这些感染高危人群不应该食用未完全烹熟的海/水产品。
虽然创伤弧菌感染较为罕见,但感染者的死亡率较高。2014年,美国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 共收到124例创伤弧菌病例报告,其中79%的患者入院治疗,18%的患者最终死亡。在所有食源性感染中,创伤弧菌拥有最高的死亡率,在部分报道中超过40%的感染者死亡。
三、如何处理伤口以避免微生物感染?
如果在处理海鲜时不小心被划伤,应该如何处理伤口呢?以下是关于伤口的护理建议,此建议适用于除海鲜划伤外其他任何情况下的伤口处理:
1、对于伤口,可以用温暖的生理盐水或饮用水冲洗;如果现场都没有,可以用流动自来水冲洗,以去除伤口表面的污物 (灰尘、颗粒) 和微生物。在受伤后立即充分冲洗有助于降低伤口感染几率。
2、对于小且表浅、无严重污染的伤口,可以在创面使用抗生素软膏以预防感染,如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等) 或杆菌肽/新霉素/多粘菌素B软膏 (也称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3、对于严重污染的伤口,需要使用10%聚维酮碘等消毒剂进行冲洗。
以下注意事项也需要牢记:
1、在触摸伤口前,必须洗手,可以使用洗手液或含乙醇的免洗手消毒液。
2、如果伤口使用了敷料,且敷料出现渗出 (如白色敷料外侧可见浅黄色或红色渗出液),应当及时更换敷料。使用普通敷料时,应当至少24-48小时更换一次敷料;使用特殊敷料 (水胶体敷料、薄膜敷料等) 时,应当参考说明书建议或咨询医生。
3、 如果手上或其它易于外界直接接触的部位有裸露伤口,应当用防水创可贴/防水自粘敷料覆盖,以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避免微生物进入。有伤口时,避免接触污水和海产品。
处理伤口后,还需时刻关注伤口的状态以及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符合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1、伤口较深或面积较大
2、严重污染的伤口 (野外或土壤相关的伤口)
3、伤口红肿、花斑、发黑和化脓
4、伤口部位温热 (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5、伤口部位显著疼痛
6、局部感觉功能丧失 (如痛觉减轻)
7、神志不清、失去意识 (进展至休克时)
8、受伤后伤口愈合前出现发热、无法解释的肌肉疼痛、腹泻等症状
9、伤口愈合时间延长
四、感染了创伤弧菌,使用抗生素需谨慎
对于轻度的创伤弧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对伤口进行一般处理并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感染,例如发生了脓毒症(败血症)的病例,医生会立即安排患者入院,并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一般需要外科手术以去除坏死的软组织。及早给予抗生素有助于降低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及时识别出严重感染的症状并就医很重要。
虽然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细菌感染,但必须由医生建议,才使用抗生素。在不必要时擅自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耐药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大陆地区,口服/静脉抗生素是处方药物,必须在医生开具后使用。
事实上,即使是已知免疫功能低下,且发生了较高风险的创伤弧菌暴露人士,医务人员也很少常规给予抗生素来预防感染。而是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后,要求患者在出现上文中提到的需要就医的情形时再及时就医。
在小的伤口表面使用局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新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B等药物,有助于减少伤口感染风险。这些局部外用抗生素通常很安全,可以选择非处方的软膏,在家中常备。